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3710篇
科学研究   533篇
各国文化   49篇
体育   164篇
综合类   15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广播电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培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代远程教育市场中,各办学主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审视电大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如何培植电大核心竞争力提出粗浅的见解,希冀对保持电大持久竞争优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不足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永平  殷正坤 《编辑学报》2002,14(5):350-362
探讨增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途径.认为期刊结构、人力资源、期刊市场及影响因子是影响科技期刊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市场意识是增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人品及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的阐述,强调修炼人品和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 就如何修炼人品和开展素质教育问题找出了一些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多元化阅读媒体影响着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方法和阅读认知能力。本研究采用实验法,以学龄儿童为被试对象,对其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表现进行分析,探究阅读媒介对各项阅读认知能力产生的影响,以及儿童在自然条件下使用纸质媒介和数字媒介进行阅读时发展性阅读障碍发生率的差异,为发展性阅读障碍阅读干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阅读媒介会影响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率,数字媒介环境下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纸质媒介环境。采用数字媒介阅读时,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音能力比纸质阅读时的表现逊色,汉字识别能力、同音语素能力、多义语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实验还发现存在一类儿童——数字媒介性阅读障碍儿童,他们在纸质阅读时并未表现出阅读困难,而在数字阅读时表现出持续性阅读困难,该类儿童的汉字识别能力、语素能力、语音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均受到数字媒介的影响。图2。表6。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企业能力与组织边界相关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目前已成功实施的部分图书馆众包案例,对馆藏特色数字资源的规划、建设与服务过程展开分析研究。文章认为馆藏特色数字资源众包不仅利于增强图书馆建设数字特藏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馆员专业能力、提高用户满意度、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能力,进而增强图书馆核心能力,不断扩大组织边界。最后文章提出图书馆需重新审视功能定位,确保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真正服务于知识经济和现代信息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图书情报领域对认知科学的关注源于对信息查寻的研究,信息查寻早期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存在局限性.主要可以概括为它们主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信息查寻,这种研究扭曲了信息查寻的实质.它们往往只在信息系统的框架内调查用户行为,更多地关注系统需求而不是用户需求.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并分析了认知科学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不可轻言“知识服务”》论点的评析,认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服务。文章分析了“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核心能力的特殊内涵,并对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可能会引发“问题”的言论进行了思辩。结论是:“知识服务”不可不言,更不能放弃。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代媒介文化呈现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拓宽了当代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给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在媒介文化消费和传播中暴露出诸多不良行为,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亟待提升。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批判性思维为重要抓手。推进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确立媒介素养课程目标,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经验、立足我国国情,课程目标应涵盖批判性思维、合作沟通、媒介鉴赏、信息获取分析、创造媒介产品、信息技术运用,以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文化自信;开发媒介素养课程内容;加强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的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9.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persuasive health messages embedded in shooter games have broad or targeted effects on players’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risk behaviors (N = 145). Participants presented with in-game health messages discouraging alcohol-impaired driving of motor vehicles showed reduced willingness to drink alcohol and to operate both motor and nonmotor vehicles, compared to those in a no-message gaming control condition. There were no spillover effects on willingness to smoke cigarettes or marijuana, thus implying targeted persuasive effects. In addition, players experiencing high instead of low cognitive load showed decreased postexperiment willingness to drink and operate nonmotor vehicles, thus suggesting that playing a game under high cognitive load can influence players’ attitudes. The findings replicate previous research and further expand on knowledge-activation and thought-disruption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persuasiveness of health messages.  相似文献   
10.
Organizations face increasing pressure to implem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within a variety of business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Many perceived benefits surround AI, but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repidation also exists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of AI to replace human employees and dehumanize work.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future of work in the age of AI are particularly salient in pre-adoption organizations, before employee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gain direct experience with AI. To cope with this potentially stressful situation, employees engage in cognitive appraisal processes based on their own knowledge and personal use of AI. These pre-adoptive appraisals of AI influence both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attitudes, which in turn trigger behavioral responses that influence an organization’s ability to leverage AI successfully. Our survey of 363 Taiwanese employees shows that perceptions of AI’s operational and cognitive capabilitie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attitudes toward AI, while concerns regarding AI have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affective attitude only. Interaction effects of employee knowledge and affective attitude are also observed. This work’s main contribution l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mpirically-tested model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AI on organizations from an employee perspective in the pre-adoption phase. These results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how organizations prepare for the arrival of this transformativ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