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黛玉和翠翠作为古代与现代两部不同小说中的少女形象,在纯情方面具有很大的相通性。以纯情为核心,当纯情受到伤害时,她们对纯情的理解以及处理方式又各有不同。文章从清水芙蓉的纯情少女形象、乌托邦式的纯洁爱情、因纯情产生的裂痕三个视角分析两者形象的相通之处。接着,比较二者的时代背景、成长环境、学识修养、性格个性的不同,她们对纯情理解的不同,纯情受伤后处理方式的不同,以及纯情形象的悲剧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有着浓厚的水崇拜观念,作品中的水意象非常突出。其中的核心人物形象“翠翠”,其性格特征、情感经历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都与水有关。可以说,清灵而坚韧、安静而活泼,带有忧郁色彩的“翠翠”形象是水意象营造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美的聚合,爱的载体--浅淡《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温馨的理想世界,塑造了一个个勤劳、善良、淳朴、淡泊、乐于助人、平等友善的人物形像。尤其是小说主人公翠翠的形象,倾注了作者满腔的心血与热忱,闪耀着熠熠夺目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4.
屠格涅夫笔下的丽莎和沈从笔下的翠翠在外在形象与爱情经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她们在顺从自然的内在性格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根源。而这一切都与屠格涅夫和沈从这两位作家的共同追求和不同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关注美,歌颂爱,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正是这一主题的最佳体现者之一。《边城》通过对"充满爱与美的天国"的精心塑造,以及对翠翠这位"凝结爱与美的天使"的生动描摹,表现了翠翠这一集自然美与人性美于一身的完美形象。  相似文献   
6.
《边城》是沈从文对湘西世界进行的最美丽的文本编织和倾诉,翠翠更是将沈从文的“心梦”推向了极致。本文从翠翠的形象塑造入手,探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和矛盾对沈从文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鲁迅从“立人”出发,发掘出国人灵魂中的精神胜利法给人看,关注的是国人灵魂的负面;“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关注的是国人灵魂的正面,二者互补整合为国人灵魂的重铸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阿Q与翠翠分别是体现这两种关怀的艺术典型,而“未庄”与“湘西”则既是典型环境又是一种象征。鲁迅是直面人生的对灵魂真切冷酷的关怀,沈从文则是憧憬未来的对灵魂的理想化关怀。  相似文献   
8.
《围城》与《边城》是现代文学中的重要著作,通过对两本小说中的女主人翁的详细比较,探讨了作家钱钟书与沈从文的创作特点与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屠格涅夫与沈从支是两位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著名作家,在以人性为基石营造理想人生形式的小说意义方面却有着一致性;不过闯其各自身处的文化背景的不同,一致性中又有不一致之处。屠格涅夫笔下的丽莎和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在外在形象与爱情遭际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她们在顺从自然的内在性格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根源。而这一切都源于屠格涅夫和沈从文这两位作家的共同审美追求和不同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