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戴震“必由字通其辞”“、凡立一义,必凭证据”的治学方法及“由辞以通其道”的学术路径与当时学风相统一,因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理欲观是儒家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看法,将理欲作为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立的范畴加以讨论的始于宋代.朱熹认为天理人欲不两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戴震对所谓后儒持批判态度,否认理欲对立,而认为“理者存乎欲者也.“从朱熹到戴震理欲观的演变,是由明中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徽商也随之兴盛.正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作为徽州思想文化代表人物的朱熹和戴震,在理欲观上的演进,体现出徽州文化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戴震"理"概念的价值和道德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少研究者认为戴震的"理"主要是一个表示客观法则的概念,这一看法与戴震的反理学姿态有关,他用表示"物之则"的"理"取代理学的具有至善价值的"理",在本体论内排除了"理"的价值和道德含义,但并没有放弃在价值和道德的层面使用"理"这一概念,这是他既反对理学又向原始儒学回归的为学倾向所致。与理学不同的是,其"理"的价值和道德内涵是通过认识这一环节获得的。  相似文献   
4.
戴震是清代著石考据大师。他创立考据原则,训释大量古籍,提出新音韵说,校定《石经注》,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许多古籍,编撰了许多方志并独创出新的方志理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