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汉藏书各有千秋 ,无论从藏书的数量和质量 ,还是从藏书的途经和手段来说都有各自的特色 ,然而在其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对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 ,对经学理论的体系化等方面又走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对科学地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继续五四运动未能完成的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This article excavates some of the core intellectual elements underlying the Xinhai Revolution of 1911 and their historical genealogies.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the modern nature of the revolution, Mizoguchi locates the revolu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ought. A central focus of the article is the notion of “self-governance” (zizhi), which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hape the revolution was to ultimately take. It analyzes the social thought of key figures of the Qing period, showing how in modified guise, core Confucian ethical concepts such as the dichotomy between the private (si) and public (gong) as well as utopian concepts such as datong (great harmony) determined the deep structure of revolutionary thought at the end of the Qing and into the Republican and Communist periods.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章太炎政治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康有为、章太炎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揭示了这两位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思想的相同和相异之处。相异之处是:不同的社会变革途径和目标,理论的偏重点不同,理论性格不同,理论的阶级领向性不同,对资本主义议会制希法不同。相同之处是:政治思想都具有先进性,反封建思想启蒙缺乏力度,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夸大了主观意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思想上具有向封建主义回归的倾向。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资景,进一步分析了产生异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总结了中国近代政治变革史上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一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封建社会都存在着“重农抑商”的传统,然而由于两国封建社会在本质上并不一致,因而其“重农抑商”传统的根源、出发点和手段也不相同。另外,与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重农抑商”不同,日本封建社会推行“重农抑商”的是幕府封建主阶级,并不是新兴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6.
李桂林 《现代情报》2006,26(5):48-50
政府信息公开是人类民主文明的必由之路,20世纪后半叶继美国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信息公开法案,由于信息公开是对传统政治权力的挑战,各国都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历程,我国封建社会愚民政策影响根深蒂固,信息公开立法也会面临一系列障碍,但政治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层次分析了阿Q既是封建统治阶级下受压迫者,又是被封建思想麻痹毒害的愚昧者,从而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个演变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的过程。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对于正确制定革命党人的战略和策略,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正确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反封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新时期文学起点上一个鲜明的标志.这一觉醒,是对刚刚过去的"文革"时期带有封建专制主义色彩的思想钳制的猛烈反拨,也是以个人创造性为生命的文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觉醒,在文学观念上,表现为对千年传承的以文学为"贯道之器"的儒家文学本原论的真正突破;在创作主题上,表现为对折辱个人尊严行为的反人道性质的揭示,对蔑视个人感情的抗议,对独立人格的呼唤.这种觉醒拥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性意义.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反封建主题的作品很少出现了,把文学作为另一种"贯道之器"--"贯"西方某些流行观念之"道"以及"私人化写作"先后成为时尚.但是,如果作家忠实于现实生活,忠实于对生活的深刻感受,那么他的作品里就一定仍然会发出某种反封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杨毓麟在1902年发表的《新湖南》一文中,精辟总结了湖湘文化的发展源流、近代转型及其思想精髓,在20世纪初最先吹响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号角,提出了一整套建立民主共和新制度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威力巨大的思想武器,不愧是实现湖湘文化近代转型的革命吹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