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25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风是20世纪中国最富创造性贡献的文学理论家。胡风以他的现实主义文学本体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论,构建出现当代文学史上既具独立性又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体系。由于他的理论创建更有力地坚持了现实主义,在现实主义独尊于中国现代文坛这一点上,胡风起到了一种特殊的推助作用。胡风文学思想所葆有的开放性视野和现代超越品格,使其持续成为现当代文学建设的理论资源,在激活、拓展和再造现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进程中,发挥着独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作用,明确指出:多党合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化;重视人民政协在多党合作中的纽带作用;为多党合作注入协商民主的内涵,提高多党合作的科学化水平;强化民主党派的监督职能,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把多党合作拓展到祖国统一大业中;采取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与以往年谱“单记行事”,只记谱主好处,不说谱主坏处不同,胡适的《章实斋先生年谱》抓住谱主史学理论家的特点,全面深入挖掘谱主在史学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也揭示和批评了谱主在社会伦理观念上的“卫道”偏见。这使本谱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也为年谱学开创了一种新的体例。  相似文献   
4.
以往论者论及胡瑗教育思想时,往往习惯地将其与"苏湖教法"、"太学法"联系起来,似乎都是胡瑗官学实践分不开甚至是相为表里的。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即将胡瑗教育思想放到宋初八十年及"庆历新政"前后书院发展的大背景中去,突出胡氏教育思想与其书院讲学的关联,特别是突出他与以范仲淹、孙复、石介为代表的睢阳学脉的紧密联系。这就将胡瑗教育、教学思想实践与整个宋初八十年民间私立大学(书院)的实践和"庆历兴学"联系起来,显示其既是宋初书院讲学历史的结果又通过"庆历新政"之教育革新反过来又促进了书院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雪林与胡适关于文化动态问题的两封通信,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通信的核心内容并非关于鲁迅的评价,而是抗战前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两人的分歧,凸显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不同视域下,右翼知识分子内部不同的政治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6.
胡适一方面解构了中国正统的诗学观念,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传统诗歌中的非正统的诗歌观念,同时又接受了西方现代自由诗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现代语体诗观念。强调自然的言语、自然音节,追求以文为诗,强调诗体形式与思想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其语体诗学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略论胡思敬的文化保守主义及其诗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思敬是辛亥革命前后为时论所怪的顽固派守旧人物之一。他在政治上追求复辟的遗老立场与其抗拒时代发展的没落的旧文化意识,在清末民初颇具典型。他的文化保守主义及其诗文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激荡的新旧文化冲突中,以扶持传统封建名教为己任的文化遗民的共同悲哀。  相似文献   
8.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提出了自己的女性主义观念。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大陆胡适研究的兴起,胡适的女性主义思想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出现了与之相关的一些著述,这一课题已成为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潘鈜 《科学学研究》2006,24(Z1):7-10
文章论述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历史过程、总体目标和十六字方针;作者认为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历史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苏雪林是现代一位奇异的女作家、教授和学者,也是一位活了一百多岁的长寿老人。胡适仅给她教了一年书,但她一生对胡适特别崇敬,逾到晚年“老而弥笃”。在胡适死后,谁要对胡适说声“不”,她就会站出来捍卫胡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