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90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党史专家兼藏书家胡绳藏书的来源、特色及归宿,充分展现了他对藏书无比眷恋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2.
贵州作家寿生,原名申尚贤,在中国文坛上出现的时间只有两年,而且是他在北大偷听教师上课之余写作的。寿生这个时期在文坛上以时论、小说、歌谣全面出击。歌谣是其根,小说是其形,时论是其骨。寿生因为隐匿了文坛上的“过去”,后来一直在家乡务川县从政,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做得身心愉快。  相似文献   
3.
胡风是20世纪中国最富创造性贡献的文学理论家。胡风以他的现实主义文学本体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论,构建出现当代文学史上既具独立性又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体系。由于他的理论创建更有力地坚持了现实主义,在现实主义独尊于中国现代文坛这一点上,胡风起到了一种特殊的推助作用。胡风文学思想所葆有的开放性视野和现代超越品格,使其持续成为现当代文学建设的理论资源,在激活、拓展和再造现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进程中,发挥着独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民国时期,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西方近现代学术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并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随着"哲学"一词及其观念的传入,"老子哲学"研究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民国时期老子研究的各类文章和书籍中,一个不同于封建时代的老子研究范式逐步被确立起来,其中许多观念一直延续至今。从金声这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册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西思想强烈撞击的时代背景下老子研究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与以往年谱“单记行事”,只记谱主好处,不说谱主坏处不同,胡适的《章实斋先生年谱》抓住谱主史学理论家的特点,全面深入挖掘谱主在史学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也揭示和批评了谱主在社会伦理观念上的“卫道”偏见。这使本谱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也为年谱学开创了一种新的体例。  相似文献   
6.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人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7.
以往论者论及胡瑗教育思想时,往往习惯地将其与"苏湖教法"、"太学法"联系起来,似乎都是胡瑗官学实践分不开甚至是相为表里的。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即将胡瑗教育思想放到宋初八十年及"庆历新政"前后书院发展的大背景中去,突出胡氏教育思想与其书院讲学的关联,特别是突出他与以范仲淹、孙复、石介为代表的睢阳学脉的紧密联系。这就将胡瑗教育、教学思想实践与整个宋初八十年民间私立大学(书院)的实践和"庆历兴学"联系起来,显示其既是宋初书院讲学历史的结果又通过"庆历新政"之教育革新反过来又促进了书院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雪林与胡适关于文化动态问题的两封通信,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通信的核心内容并非关于鲁迅的评价,而是抗战前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两人的分歧,凸显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不同视域下,右翼知识分子内部不同的政治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自己的叙事结构理论。对偶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尤其是诗词文章、建筑学、哲学等,深深影响着小说理论的构建。金圣叹在评点中也多次提出对比、对看的观点。作家评点家对于对偶结构的美学追求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的。  相似文献   
10.
颜之推《观我生赋》具有鲜明的夷夏之辨,反映出南北朝后期民族间政治与文化的碰撞。贬夷表现为对北朝鲜卑族文化落后、人心狭隘的不满,尊夏表现为对南朝故国、文化的无比留恋。作品表达亡国之辱,抒情低回、吞咽而重节制;抒发人生困顿则委婉、深沉、坦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