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182篇
科学研究   5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4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emerging creative practices of digital collections are increasing in prominence thanks to the access to, and appeal of, data visualizations. Interactive data visualizations, such as a map, timeline, chart, graph, or artist’s rendering of data, enable users to pursue their own research interests within a collection and participate in new areas of research. Use of these data visualizations enhances the scope of the collection and enables a modern and diverse thematic collection to emerge.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question: Does the addition of data visualizations affect how users participate with a research collection? Impacts on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of user-centered design, and analysis of users’ exploratory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Examples of data visualizations used in digital humanities projects and digital collections are presented as case studies.  相似文献   
2.
Digital documents in the networke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ways that visual materials can be used in education and scholarly discourse. These new uses raise questions about research library strategies with regard to digitized visual materials as a part of their collections, challeng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or images and their scope, and offer ways in which visual literacy can become a more integral part of the common educational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企业能力与组织边界相关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目前已成功实施的部分图书馆众包案例,对馆藏特色数字资源的规划、建设与服务过程展开分析研究。文章认为馆藏特色数字资源众包不仅利于增强图书馆建设数字特藏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馆员专业能力、提高用户满意度、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能力,进而增强图书馆核心能力,不断扩大组织边界。最后文章提出图书馆需重新审视功能定位,确保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真正服务于知识经济和现代信息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世界记忆项目的互动是双向促进的过程。我国遵循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以传承人类共同记忆为基本使命、立足于从"遗产大国"迈向"遗产强国"的切实需求、致力于打造文献遗产保护的典范样本等理念,从"引进—融合—延伸—反哺"等路径着手,积极参与世界记忆项目。未来,由"参与者"转向"引导者"、由"遗产本体"延伸至"背景关联"、由"单一沟通"建立起"多元对话"将成为我国参与世界记忆项目的三大重点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档案文献遗产开发与公众教育具有内在关联,且相互促进。当前面向公众教育的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实践呈现的特点包括:多主题探索,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名片;多形式呈现,丰富公众体验感与获得感;多主体参与,营造活跃的社会文化氛围。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等现实背景下,面向公众教育的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工作应当以"大协作观"为新理念引导,基于用户需求开展更精细化的服务,嵌入和应用新型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类与藏品和研究相关的教育活动,幕后探索活动在欧美博物馆界颇为流行,近年来逐渐走进国内学界的视野,部分博物馆已经进行了本土化的思考与实践。幕后探索活动是博物馆合理化利用馆藏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如何提升这一教育活动的实践水平是我国博物馆工作者亟待深思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聚焦博物馆幕后探索活动的相关问题,探讨其概念、意义以及国内博物馆在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尝试总结出几点提升我国博物馆幕后探索活动水平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以首都师范大学为对象,在使用统计分析和 Web of Science 收录论文的学科结构分析基础上,探讨从学科结构的角度优化调整馆藏外文电子资源的潜在依据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借阅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借阅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就如何制定藏书规划、进行图书宣传、及时剔旧图书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论数字馆藏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数字馆藏的概念及构成重新作了分析,指出数字馆藏评价包括对馆藏数字资源和数字资源存储系统的评价,而对馆藏数字资源的评价又包括对数据库、网络资源导航和其它数字化文献的评价。进而对数字馆藏存储系统的评价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Museums are not usually seen to be agents of change. If they are to serve as important mechanisms for empowering local communities to define, recognize, and develop their own indigenous heritages, they should first consider a potential contradiction contained within this initiative: museums specialize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other peoples, while people have the sovereign right to represent themselves. Left unresolved, this contradiction could produce counterfeits of good inten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ized cultural management may mitigat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citizenry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odu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ir own heri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