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呐喊》、《彷徨》的“审丑”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立场导致《呐喊》、《彷徨》强烈的“审丑”意识,而“审丑”话语又赋予《呐喊》、《彷徨》不朽的思想价值《呐喊》、《彷徨》着重审视了人物之丑、灵魂之丑、人际关系之丑、环境之丑。  相似文献   
2.
试论《呐喊》、《彷徨》的文化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呐喊》、《彷徨》在文学史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学的经典性文本,代表着新文化的“反传统”特征,其实这并不完全符合这两本小说集的实际。《呐喊》、《彷徨》既表现了新文化的价值立场,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立场。这种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错综纠缠,体现了鲁迅一种特有的文化情结,构成了《呐喊》、《彷徨》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思想意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约翰.契弗以一个练达的社会学家特有的犀利目光观察美国现代社会,尤其是居住在纽约郊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他坚持描绘客观现实,描绘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契弗透过和谐、安逸、平静的生活表层,揭示了美国人内心世界的空虚、彷徨、孤独和恐惧。  相似文献   
4.
约翰.契弗以一个练达的社会学家特有的犀利目光观察美国现代社会,尤其是居住在纽约郊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他坚持描绘客观现实,描绘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契弗透过和谐、安逸、平静的生活表层,揭示了美国人内心世界的空虚、彷徨、孤独和恐惧。  相似文献   
5.
ON Hamlet     
Shakespeare’simmediatesourceforHamletisapparentlyalostEnglishplaywithasimilarplot.ThomasNashe’sallusiontothisplayinhisprefacetoRobertGreene’spamphletMenaphonindicatesthatitwasaSenecantragedy ,andNashemakesapunlaterinhiscommentarythatsuggeststhatThomas…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渗透着深沉的人生悲凉和孤寂的况味。其悲既是一种情 ,也是一种理 ;既有困顿的人生失意之悲 ,又有死亡人物的愁苦之悲 ;既有庸众之悲 ,又有孤独之悲 ;悲剧方式将人物、环境等渲染得阴冷而可怖 ,道出腐朽的封建文化对于奴性人格及虚伪的相生相依的影响 ,同时在小说里 ,鲁迅无意间还流露出其天才式的悲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