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923篇
科学研究   325篇
体育   83篇
综合类   69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significance of IT in the context of non-digital social enterprises (SE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viability of such SEs have been less studied them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In the era of ubiquitous IT, SEs have increasing pressures to cope with the ever-dynamic technological domain while balancing their dual objectives. Data from a single revelatory case of Jaipur Rugs (JR), an SE situated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context (India), is used to fathom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 SE context with a focus on the sociomaterial phenomena of IT emergence. Using the three fundamental notions of sociomateriality theory (relationality, performativity, and practice) this interpretive study understands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E’s attempt to balance its financial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objectives. Through the innovative use of IT, the SE establishes and maintains shared value, yielding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to the business (financial viability) while simultaneously ensuring scal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social impact. This study strengthens the perspective of IT as an emergent phenomenon situated in sociomaterial practices and fills a gap in organizational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such phenomenon in the rich context of SEs where achieving the balance between dual goals i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non-human (IT) agents.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和实证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状况进行研究。认为:由于新闻事业和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呈现报考和招收人数持续上升与体育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硬件不硬、软件太软”的矛盾。提出:应遵循体育新闻传播教育的办学规律,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新闻传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述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对创设教学情境、再现诗艰意境、创造启发学生联想氛围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不断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育专业是享有行业知名度和社会知名度的老牌专业。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面对着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学校体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体育教育专业原有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加快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和创新是高等体育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应注重调整培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代体育科学有关理论对体育教育专业改革进行分析,认为:在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众多因素中,首要考虑调整培养目标,变革教学观念,才能保障和贯彻落实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坐式排球是残疾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0年我国把坐式排球列为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国坐式排球运动水平已进入世界六强行列。为了完成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男女双获金牌的战略目标,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二线队伍的建设,加大运动员的选材力度。经过三年的跟队研究,总结出坐式排球运动员选材的特殊性:放宽运动员的年龄界限,要求队员有较长的上体和上肢。残障程度:以小腿截肢和两下肢不等长的运动员最适合参加坐式排球运动的训练。在挑选攻手时,注意残障腿与扣球手成反向;在挑选二传手时,残障腿是右腿的运动员更适合。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高师普通专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华北地区五所高师普通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调查与分析,对优化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宏观管理与科学指导提供帮助,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与体育行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课程综合化的背景及其对体育院校课程综合化的启示,阐述了课程综合化的方式,即分段模式和整合模式;在对课程综合化的实质及意义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专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目前课程方案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调查分析和专家咨询法,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课程方案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结了他们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所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培养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提出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是 ,体育教师、健美操指导员、具有健美操技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美操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等 ,为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