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2506篇
科学研究   166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138篇
信息传播   1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日本女性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考察。通过与本国男性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较,发现日本女性参加体育运动的现状不容乐观。从女子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实施率、女子参加体育运动的促进条件、目的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女子参加体育运动的特征,并对更好地促进其参加体育运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普通体育课中的武术教学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高校普通体育课中的武术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以促进高校普通体育课中的武术教学。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书的建设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翟云仙 《图书馆论坛》2001,21(3):46-46,80
教学参考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最直接的体现。本文就加强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书建设的必要性,如何加强教学参考书建设以及教学参考书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研究法、教学实验法.对我国主要球类课程现行教材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在球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现行教材内容在教学实验研究基础上,进行了逐步调整,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日大学生对体育教学及运动与健康认识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体育数理统计方法,时中日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运动与健康等问题的认识进行了比较,得出中日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出我国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已取得明显收效。中还提出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时体育教学效果、运动与健康的认识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眉 《体育科技》2002,23(3):91-92
体育运动学校教材《英语》是中专体育学校英语教学的专门课本 ,作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浅谈了对这套课本不足之处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对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及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立新的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和内容的设想.学校体育学教材的改革应该立足于学校体育的特点与规律,并注意吸收最具前瞻性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复合型外语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于OBE理念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课堂、作业、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对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论文从日本文献评奖的类型、机构、运作模式等方面切入,全面剖析日本的文献评奖体系.并概括其特点和不足,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日经济、文化层面的交流日渐深化,高校中日语教育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在师资充裕的条件下,日籍教师已不单纯教授口语、视听、写作等课程,也普遍地担任起精读课的教学任务。众所周知,精读课是培养"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综合性课程,而且,其与母语有着难以切断的联系。由此,备受外语教育界青睐的"直接法"出现了局限。到底在高级日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直接法与讲授式教学法各有着怎样的利弊呢?笔者将在自身有限的教学经验下尝试对两者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互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