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540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141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辽宋金元时期山西地区城镇体系和规模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宋金元时期山西地区城镇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宋金时期的快速发展和元代的衰落调整两个阶段。这一时期山西地区的城镇发展水平是比较落后的,虽然城镇数量在前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城镇规模普遍较小,特别是中等以上规模的城镇数量很少,并处于下降之中。宋金时期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城镇数量的增加不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商品流通的需求增长所致,大多是出于军事或税收的需要而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高速摄影、影片解析方法,分析虞轶群跳远助跑和起跳步长及起跳腿膝关节角度等技术指标,发现其助跑最后3步速度较快,但助跑节奏不够稳定,步幅变化较大,靠视觉感知来调整步长。在起跳蹬伸阶段,起跳腿膝关节蹬伸幅度和蹬伸角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3.
自宋至今的《锦瑟》阐释史,是从纷歧走向融通的历史。各种主要的异说既各有其依据与优长,又各有其自身的缺陷,从而在客观上提出了互补与融通的要求。它们之间,又具有一体连枝、异派同源的性质。纷歧的异说分别认识其一枝一节,融通则将它们还原为一个艺术整体。从纷歧走向融通,反映了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4.
195 4年到 195 5年 ,毛泽东同志直接介入并强力干预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纵观这场远远超出学术讨论和批评范围的政治批判运动 ,不难看出 :他对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所取得的成果估计不足 ,对知识分子尤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在“自叙传”式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自我艺术形象”。这个经过文学加工的艺术形象既具有广泛的社会内涵 ,又印有作家身世、经历和性格气质的影子 ,也经历了性格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西门庆形象诠释方法从“人性”、“道德”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单纯的道德评判,认识上的误区说明研究者理论修养上的滞后与缺陷;西门庆是从封建母体中刚刚分娩出来的新兴市民阶级的人物,是大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新兴市民中的激进分子,是从城关市民中孕育出的早期资产阶级的胚胎;西门庆形象的出现,及时反映了明代中叶新兴市民阶级的勃勃生机和对封建秩序带来的有力冲击与震撼。  相似文献   
7.
晋代是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时期。论文从同书异本、校勘活动、版本学家和标志性成果四个方面,论述了当时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张晶 《晋图学刊》2006,(1):75-77
刘达科解读《河汾诸老》选取了一个与金元之际文坛有密切而广泛联系的作家群体进行研究,对其文化活动、创作成就和历史地位作了全方位的考察和阐述,在资料钩沉发微、史实考订索隐和作品研读诠释方面也颇有独见,并时已当代域外的研究方法和观点来阐述、解释中国文学史现象,反映了该学术领域的前沿水平。  相似文献   
9.
鉴于红学家们对《金瓶梅》与《红楼梦》细节描写的比较研究证据尚欠充分,故将这两部古典长篇小说加以细致对读,从“细节描写”一项中寻索出19条例证,进行比较分析,并加以阐释,从而就这个方面来进一步论证《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魏晋风度、越文化、唯美主义与鲁迅特定的个性气质、生命体验和文化视野相互渗透映发,从一个侧面造就了鲁迅精神世界的丰富深邃性,影响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主张和艺术风格。鲁迅以其真挚的生命体验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打通中西古今界限,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世界艺术潮流之间兼容并蓄、颇富个性的择取与再创,体现了中西古今文化碰撞局面中现代文人的独特选择。这种创造性精神本身也成为亟待继承的文化传统,引发人们更多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