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故英国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所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作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与概括,并提出了一些极有启发性的独创见解,对世界了解中国,消除误解与偏见作了极好的宣传。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不存在“拔高”或“说好话”的倾向。他的《中国科学与明》被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无不妥。否定“李约瑟难题”缺乏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约瑟夫·康拉德的《吉姆老爷》中男主人公吉姆之死的意义的研究,引发人们对社会道德力量在灾难前缺场和灾难后在场的合法性的思考,指出吉姆之死是其希望之我替代现实之我的心理调节机制失效、原有社会道德体制彻底崩塌的结果,揭示了社会道德力量与人性弱点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Until recently the abundant literature on South African urban history has seen violence in towns and cities in terms either of anti-colonial protest or of labour consciousness. The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defined the urban violence with which it was concerned as exclusively political. More recently, however, questions of spatiality, township culture, generation, and gender have offered alternative or supplementary explanations.

This article moves from the South African historiography to the less well known history of Southern Rhodesian towns and townships. In particular it focuses on Rhodesia's main industrial centre, Bulawayo. Between 1929 and 1960 there were four dramatic events in Bulawayo which involved varying degrees of violence. These were the ‘faction fights' of December 1929; the railway strike of 1946; the general strike of April 1948; and the so-called zhii riots of 1960. There have recently been authoritative analyses of the 1946 and 1948 strikes. This article therefore concentrates on the events of 1929 and 1960.

The 1929 ‘faction fights' have been claimed for political economy by a classic article which sees them essentially as a response to changing patterns of colonial labour exploitation; the 1960 riots have been claimed as the first achievement of confrontational African nationalism in Southern Rhodesia.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can be found in internal African struggles for dominance of an emerging black urban culture. It analyses the 1929 violence as a struggle between ‘stylish’ young labour migrants and a longer established township elite. It analyses the 1960 riots as a ‘war’ between the township poor and the newly prosperous traders and rentiers. Both episodes greatly complicated the prospects for a unitary urban nationalism or for effective and combined labour action.  相似文献   
4.
“欧洲中心论”成为艾约瑟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此为视角和立论的出发点,发表他对中西史学的观点和见解,对西方古典史学和近代史学的独特性和价值引以为豪。艾约瑟是从思想史自身的脉络来体察唐宋之际思想史上的巨大变革的,其“唐宋思想变革论”的提出,主要得益于道教、佛教和儒教的融合,儒生借取道教、佛教的“哲学观想”,从而赋予儒家哲学形上学的色彩,这种思想与中古儒家思想相异其趣,体现了较强的思想史范式转换的特色。艾约瑟对西方古典史学怀有浓厚的兴趣,抱有温情的敬意,认为研究西方史学应从古典史学开始,古典史学是西方史学的源头,故他对古希腊、古罗马著名史家皆有论述和评析。艾约瑟的史学素养不仅仅表现在对古希腊罗马古典史学的介绍,同时也表现在他对西方史学最新成果的分析和阐释,为沟通中西史学的交流和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被英国评论家利维斯誉为英语小说中的经典的《间谍》是约瑟夫·康拉德政治三部曲中的一部。小说围绕炸毁格林威治天文台这一政治恐怖活动展开。该文拟在空间理论批评下,对《间谍》中的政治空间结构与空间权利的关系加以分析,得出空间不仅仅是政治活动发生的场所,空间本身便蕴含权利、空间关系反映社会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儒家价值观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没能正确看待和运用儒家价值观。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中国才有望在世界科技领域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获得与自己大国身份相称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黑暗的心>是英国杰出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评论家们大多从神秘、象征、精神分析和殖民主义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对其荒诞的主题则鲜有涉足.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探讨和关注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说中自然环境、人物以及人际关系和事件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荒诞;同时指出康拉德在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他所预见到的现代人荒谬而可怕的生存状态,是源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关切和忧虑.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的小说以深刻的主题、广阔的背景和精湛的叙事艺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在小说的叙事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继承了英国文学的传统,而且敢于创新,如主张从"内部视点"进行人物描写和叙述事件,引入叙述者"马罗",提出并尝试"时间变换"与"时间并存"的方法,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文化的核心,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因此科学、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由于哲学和文化是多元的,所以科学也是多元的;由于中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这是正确理解“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之所以在“李约瑟难题”的有关问题上产生了种种误解,使这一难题迟迟得不到正确解答,其原因是由于他们混淆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是一部引起很大争论的小说,本文论述了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中心》中的非洲和非洲人形象以及欧洲殖民者形象,认为康拉德虽然揭露了殖民者的罪恶,对非洲的苦难表示了同情,但由于受欧洲文化相对主义的影响,康拉德在小说中又一次复制了非洲神话,并且相信英国的殖民统治不同于欧洲大陆的殖民统治,它会给殖民地带来光明。因而,康拉德仍然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