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琳 《海外英语》2011,(8):287-288
Ruth and Mary are two heroines in Eugene O’Neill’s plays Beyond the Horizon, and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They have some similarities: when they are young, they are beautiful, native and full of hope towards the future life, but both make wrong choices; in the following years, both suffer a lot from these wrong choices, and feel regretful.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se two tragic female images.  相似文献   
2.
林雅琴 《海外英语》2011,(10):281-282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ilgrim’s Progress and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paper aims to reveal what common ground is shared by the two novels and what light is thrown on the theme of spiritual salvation. The fruit of the study leads to a conclusion that both novels have employed religious doctrines and social criticisms to make the theme of spiritual salvation more palatable for their readers.  相似文献   
3.
明代"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版本有"高石山房本"和"富春堂本",在刊刻时间上,它们均早于世德堂本《西游记》。世德堂本《西游记》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之间在故事主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故事结构和语言表述上存在着互文现象。这种若离若合、或明或暗的互文性表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在吸纳了当时"西游"故事最新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多地受到了世德堂本《西游记》前文本的影响。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向世德堂本《西游记》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等方面稚拙、简单、趋同的互文现象表明,"西游"故事与"目连戏"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被人们不断地演绎,特别是因同台连缀演出,使两者神奇般地形成了相互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大话西游》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文化文本,分析它受欢迎的原因可以解释大众文化的一些表征。《大话西游》的狂欢化的书写策略诸如,戏仿、脱冕、狂欢化的广场语言等产生了文本的狂欢化审美效果,因此我们说它是一个“狂欢化”文本。  相似文献   
5.
张掖大佛寺取经壁画应是《西游记》的衍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掖大佛寺的取经壁画被有关方面宣布是元代作品,早于吴承恩《西游记》200多年,是《西游记》的创作原型。这个结论值得怀疑。取经故事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征可寻。从壁画内容看,其中的一些故事相当晚出,应是吴承恩《西游记》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思想视角分析《西游记》中称谓语的动态翻译,阐述因受到语境的变量和称谓语背后隐藏的文化的影响,书中称谓语的正确翻译乃是难点之一,应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和其隐含的意思来解析并选择最适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性玩劣而又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为何会被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所收服?这不仅是得益于外界神仙的帮助,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中“以柔克刚”的精神。在这个取经团队中,“山”的顽强,“水”的柔韧更实现了一种相互制约和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评价《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中,存在着一种抑师扬徒的情况,即贬低甚至丑化唐僧,而把孙悟空作为美化、歌颂的第一形象。这是一种颠倒和错位现象。因为唐僧是佛祖和菩萨选定的到西天取经的责任人,他是西天取经的真正主角和精神领袖。他表面上看似文弱、迂腐,实际上在内心深处闪耀着光彩夺目的精神光芒。主要是九死不悔、一路向西的坚定信念;持戒守节、视财如土的品德和定力;宽厚容人、以德报怨的慈悲心怀。这些精神,同孙悟空身上体现的反叛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一样,都是《西游记》这部伟大作品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9.
《黄庭经》侧重述说了与人体之外的道教诸神体系相对应,在人体内部,包括在"黄庭"中,也存在着诸神体系,这就是"身神"。在宋元明时期内丹学越来越"火"的条件下,它逐步演变成了"丹书",并且逐渐演变成了茅山宗首要经典。《西游记》第一回中的有关描写,不仅是把《黄庭经》作为茅山宗首要经典看待的,而且也是把它作为茅山的独有标志来隐示的。这正是《西游记》第一回以之隐示最终定稿人居于茅山的关键原因。如果说,《西游记》所标"华阳洞天主人校",已经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居于"华阳洞天"即江苏茅山,那么,《西游记》第一回对《黄庭经》的描写,则进一步暗示了它的最终定稿人居于江苏茅山。《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菩提祖师"形象,也包含着"茅山宗"祖师陶弘景的若干"影像元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读《西游记》中有关悟空求学的一段独特经历,从五个角度启示当下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生如何扎实做好学业技能准备,体察社会、认清现状、调整精神状态、调适心理应变、预设应对策略,以期顺利求职从业,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