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隐学习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Reber首先提出内隐学习概念,近年来对内隐学习又有了新的界定。内隐学习有五个特性: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抗干扰性、三高特征。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包括:人工语法、视空概念、概率学习、序列反应时任务。近年来对内隐学习的潜在机制有了很多全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3.
在美国接受医学教育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女留学生金雅妹,在20世纪初曾多次成为《纽约时报》的报道和专访对象。这些报道除介绍金雅妹在天津从事女子医学教育和医疗活动的片断情形外,还透露出金氏居留美国期间的活动情况。金雅妹与美国各界有广泛的交往,经常受邀到各处发表演说,向听众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变革,为中国伦理文化进行辩护。其有关远东政治形势的演说和见解,则以揭露日本侵华阴谋、呼吁美国支持和帮助中国为主题。金氏的活动为其在美国社会赢得了声誉,被《纽约时报》称为"一个典型的中国进步女性"、"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相似文献   
4.
刑事法制的亲伦关怀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体现。对中国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考察和中外亲亲相隐制度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本土的亲亲相隐制度以巩固家国秩序为宗旨,以维护亲伦礼教为目标,以规定个人义务为特征,但它毕竟契合人性,体现了对人情的尊重和对事理的顺应。中国现行刑事法制中的关系人犯罪立法非但无视亲伦关怀,甚至混淆了道德与法律、强加了法律义务。我国刑事法制应当承认容隐权,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重构亲亲相隐制度。  相似文献   
5.
日语隐语具有变异性、形象性、幽默性、粗俗性、短暂性、人为性等特性。日语隐语在构词过程中,语音、语意、语用发生变异,显示出日语隐语具有借用、省略、反切、变音、换词、转变语义和改变用法等构词特征及规律。  相似文献   
6.
最近十年,哲学界关于儒家"亲亲互隐"的争论涉及的问题日渐深入,大多将"亲亲互隐"视为义务性的伦理原则,"子为父隐"与"直在其中矣"的"直"结合起来解读非常必要,而割裂"隐"与"直"的关系阐述文本,并不能反映孔子的真实思想。文中在详细阐述"直"的基础上,以证明孔子并非将"亲亲互隐"视为一个绝对化、普遍化的原则,而是表达了一个具体情境中他认同的特殊关系人——儿子——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实践经验,并对体育隐蔽课程理论进行分析,探讨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构建问题,为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亲亲相隐”在我国是一个伦理事实判断。儒家文化的根脉发于“仁者爱人”,逻辑起点归依到“亲亲”的伦理认知的差序格局中。中国是一个德政国家,这是由于儒家在中国传统国家政体里起的决定性作用。中华法系的特性是“伦理法”。法的本质指向构建人及社会的合理性秩序,容隐制度对人权和法的尊严作了高度的、深层的维护,对传统人伦秩序作出了合情合理合法的探讨与建制,这种法治与文化的认同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理论与制度的自信自觉。  相似文献   
9.
当代语言学、修辞学大家王希杰先生的“三一”修辞学理论,反愉部修辞学的问题建立在以下三组概念之上:四个世界、零度和偏离、显性和潜性。这个理论体系抽象出了当代修辞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提高了 修辞学的科学品位和社会功能,因此,可望为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带来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亲亲相隐”在我国法学界~直是古法今鉴的论题热点。笔者尝试从法律本身存在的社会道德文化土壤和法律实施最佳效果出发,对“亲亲相隐”思想在当今应用做出一个恰当平衡,以缓冲不断出现了大众思想与法律实践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