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8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漱溟与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座高峰。他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从事的乡村建设和土地革命,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救国救民的不同道路上进行的艰辛探索。1938年的"窑洞之辩",既是两位思想巨人的一次集中对话,也是两条救国救民路线的一次激烈碰撞。  相似文献   
2.
大学问家梁启超对管子的评价非常高。这其中的原因既与管予有关,也与粱启超有关。一方面,管子功绩卓越、见识超群、品德高尚。另一方面.由于强烈的使命感、爱国热情等个人原因.加上国难当头、世界形势等二人共享的时代难题.粱启超才与管予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作为一代文章大师,在阅读学方面也颇有造诣。他在阅读主体、阅读客体、阅读创造、阅读技法等阅读学理论方面都有独到见解。研究他的阅读思想对推动阅读学研究和进行阅读教学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的代表作《新民说》结合了西方自由主义理论,梁氏以进化论为依据提出“道德革命”论,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提出质疑;他论述个人精神自由的重要性,并指出“除心奴”是实现精神自由的关键所在,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但同时其伦理观又具有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张謇对中国近代教育的突出贡献,既体现在他们相似的教育活动上,也体现于他们不同的教育实践中。梁启超对“新民”教育观的打造,彰显出理性的光芒;张謇对近代南通教育体系的创立,凸现出实践的魅力。梁启超启蒙教育的全面开展,为国民性改造打开了一条通途;张謇实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实业人才的培育树立了典范;梁启超转战全国,四处办学,显示出他兴学活动的广博特征;张謇立足南通,辐射东南.体现了他有序发展的办学思路。梁启超于理论上的引导和宣传,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启蒙家;张謇在实践中的创新和贡献,同样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绩最显著的教育实践家。  相似文献   
6.
着眼近现代文化传播背景,论述梁启超导读书目在继承以往传播特色基础上的如下发展:一、有强烈的文化传播意图;二、读书方法的较大发展;三、书目体例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在乡村建设运动中逐步形成的成人教育思想有其产生的特定背景,究其思想内容包括个体发展和社会改造相结合的成人教育目的,通用课程和乡土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和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三个部分,其中的思想内容对于当今构建学习化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女子教育,他对女子教育的意义、作用及社会功能都有精辟的论述,其中有些观点不仅在当时有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新农村建设中对提高农村女性的素质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在维新运动时期,其宪政思想主要是提倡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失败后,其宪政思想主要是重视宪法与国会、主张建立责任政府、实行真正的政党政治、推崇司法独立等等。梁启超认为其宪政思想实行的途径主要有:开民智,新民德;“贤人”政治;国民运动。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对当今我国的政治明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的道德人生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是文化的也是哲学的,是古典的也是近现代的,具有个体与社会相融生的群己二维主线,哲学致思的文化路径以及阳刚乾动、奋往前行的价值内核等特质。梁漱溟的道德人生启示我们,当前我国的道德建设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加以思考:道德的实效性及其哲学维度的理论自洽;儒家道德思想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个体道德困境自我突破所应具备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