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舍的创作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老舍的创作非常注意适应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和欣赏习惯,注意故事的曲折生动完整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塑造的性格各异的中国市民社会中的人物形象;老舍一生坚持使用充满生活气息的人民大众的通俗生动的口语进行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的情愫和民族特色;致力于通俗的大众文艺创作,力图抹去大众文艺与非大众文艺的界限,使所有的文艺都成为大众的,是老舍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的另一个突出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老舍早期创作在欧洲幽默文学的刺激下,不仅有显著的自由写作特征,在创作思想上也有对自由写作合法性的自觉认识。同时老舍对严谨写作的特性和要求也有深刻的认识,并在国内文坛的推动下,展开了禁止幽默、抛开幽默的创作。自由写作与严谨写作矛盾构成了老舍创作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老舍的短篇小说创作延续了传统小说的市井特色。在其短篇小说里,老舍塑造了职业特色各异的市井小民形象,并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观照;在日常化的书写策略下采取底层视角,对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进行审视,并使用说书人的叙事笔法对这些市井小民的世俗情趣进行展示和书写,体现着老舍短篇小说独特的美学价值。对老舍短篇小说强烈的故事性和传奇色彩的探究,也为研究老舍短篇小说的市井特色寻找到了历史源头。  相似文献   
4.
叶毓 《鸡西大学学报》2014,(1):113-114,129
老舍从剧本与小说创作的区别认识到戏剧创作需要矛盾冲突,但是老舍的剧本常常呈现出淡化情节冲突及散文式的结构特点。老舍认识到戏剧性不止需要矛盾冲突,还要创造一种新的戏剧审美意象。老舍戏剧创作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此审美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上看,抗日救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现代文学的格局,文学叙述中民族国家话语呈现出"宏大叙事"的态势并且在在战斗力和宣传力方面的价值远超文学价值。然而老舍却一直坚持其"平民写作"的风格和立场,在"宏大叙事"与艺术建构这两方面获得了平衡,而这一写作姿态让老舍文本既表露出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又显现出优良的艺术品质,在民族国家话语成为主流的年代,老舍在适应主流的同时,又因坚守而实现了自我的突围。  相似文献   
6.
老舍与唐代传奇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老舍的接受系统中,唐代传奇小说占有重要成分。唐传奇对老舍的影响:一是传奇性和侠义观。但老舍的侠义观是与人道主义、正义感、民族精神结合的,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性;二是婚姻自主要求和至贞至诚的爱情观。但老舍写出了追求与压抑的爱情婚姻形态,并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三是唐传奇小说富有诗意的写法,吸引老舍对小说的诗化之美的追求。但他不用插入诗赋的方法,而用多种象征手法,营造整体意境,以显示小说的诗化之美  相似文献   
7.
阐述老舍文学“京味儿”的特色、源流,主要从其文学作品中真实的地理环境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民俗表现、民俗语言的运用及对北京人心理展示五个因素中寻找“京味儿”,分析其“京味儿”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老舍早期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受到了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熏陶 ,亲历了五四文化传统影响 ,在英国的时候对西方文化又有了切身体会。特殊的思想资源构成了老舍复杂的心灵世界 ,当这种灵魂被老舍情不自禁地写进他的早期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时 ,体现出老舍那种跨文化眼光 ,体现了老舍一方面深刻反思民族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又在深层心理和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民族文化的眷恋。这种复杂的文化心态 ,使老舍的作品 ,尤其是早期的作品既体现出了时代的文化选择 ,又充分显示出属于老舍的个性精神和独特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老舍文本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存在某些错位,具体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文明的排拒,其作品中回荡着浓郁的挽歌情调。  相似文献   
10.
平民作家老舍广泛细致地描写了市民生活,本文围绕其创作中难以割舍的市民文化情愫,从形成原因、内容层次及建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