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陇南水旱灾害的频发时期,水旱灾害的强度之大和发生频率之高在此时段内表现得尤为突出,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极为惨重。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救灾主体的作用,救灾在总体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必须看到,封建性和现代性的交织构成了当时政府应对水旱灾害措施的基本特征,再加上受特定历史条件和政治环境的制约,政府的救灾效果很有限,体现出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陇南书院是道立书院,由巩秦阶道兵备道董文涣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创建。光绪三十年书院废止,改设学堂。陇南书院以治经与治事并举的实学为宗旨,加上有"陇南文宗"之称的秦州鸿儒任其昌主持,使之成为甘肃著名学府,对以秦州为中心的陇东南地区文化教育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是以书院为导源形成了不少地方名校;二是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三是倡导了一种经世致用的学风。  相似文献   
3.
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源流简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整体发展过程有源流分野,韵文是其最早类型,随后是散文,成为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的主体,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等样式。考察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的源流状况,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陇南白马人生活的过去和现在。  相似文献   
4.
结合不同地域人文文化和自然条件采取有效的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是当前动物保护与研究的一种合理并可行的方法。甘肃省陇南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文中调查了陇南地区珍稀动物物种和其生存状态,且对该地区的濒危物种进行统计研究,探究合理的保护措施,希望对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人类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白马人系古代氐人的后裔,陇南白马人主要聚居区在甘肃文县铁楼乡的白马河流域,其现存傩舞戏形式丰富多样,重要种类“池哥昼”、“麻昼”和“甘昼”等展示了其文化的典型性、原始性和稀有性.最具代表性的傩舞戏“池哥昼”人物内涵源于父系氏族公社初期炎帝时代的刑天,与商周时期的雕题风俗有关.在春秋时期或略早形成氐羌三眼神土伯、二郎神崇拜的同时,融合殷周傩仪四目神(黄金四目)造就出傩舞戏形式并随之演进,延及明清至今,但傩舞戏扮相和表演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数字高程模型(DEM)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可用于流域数字地形分析,其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派生出等高线、坡度图等信息,也可与其它专题数据叠加,用于与地形相关的分析应用.以陇南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时选择ArcGIS 10作为软件平台,利用陇南流域的DEM数据对地形地貌形态分析,提取了流域的河网,进行了流域剖面图、坡度、坡向和粗糙度图的绘制,研究为陇南嘉陵江流域提供基础性数字地形信息资料,为流域的综合管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儿”尾词和“子”尾词是陇南方言成系统的特征词,通过对这两类词的词性特征和构形特点的比较与分析,揭示陇南方言词汇系统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甘肃陇南特色农业发展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3~2007年甘肃省陇南市特色农业的数据,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陇南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得到农业总产值与十二种农业特色产量之间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目前蚕桑、茶叶、药材具有较高的关联度,食用菌、银杏、油橄榄的关联度较低;然后利用GM(1,1)预测模型对陇南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就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陇南白马人民间故事作为显现白马人民族文化特质的主要艺术载体,充分反映了白马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以智慧为美、以勤俭为美、以孝为美、以善为美。  相似文献   
10.
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与早期秦文化、氐羌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独特,传统地方戏曲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正确认识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挖掘和保护这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