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17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边地区富县组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化验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富县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富县组储层砂岩主要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该储层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根据地史恢复和成岩特征综合分析,该地区富县组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储层砂岩成岩过程中,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度影响最大,压实-压溶作用使得储层原始孔隙度减少约25%,孔隙度损失率达68%;胶结作用使储层的孔隙度降低了3%,孔隙度损失率7%;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的溶蚀作用对改善储层的孔渗性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使孔隙度由11%升高17%;晚白垩世以来,随着上覆地层的剥蚀,富县组埋深有所降低,晚期胶结作用使孔隙度缓慢降低到16%左右.  相似文献   
2.
西部与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使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的推进倍感艰难。但经济的落后和不发达,不能成为素质教育的阻碍。以四川宜宾为例,只要我们正确认识素质构成和素质教育的内涵,充分发掘本土的经济、历史、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是完全可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的。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河流域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特征对当地生态环境起主要的控制性作用,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土壤和水等环境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脆弱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草场退化、水资源减少、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从恢复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探索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恢复重建机制.  相似文献   
4.
滦平盆地是燕山构造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白垩世伸展盆地.对盆地内沉积岩相和相组合的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盆地内部发育不同的沉积相带并显示明显的空间变化.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以冲积扇砾岩和扇三角洲砂岩、砾岩沉积为主,盆地中心为湖泊细粒沉积.河流相砂岩和砾岩主要分布于盆地的东南部.古流向和物源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于北部和西部老变质岩基底,仅少部分沉积物来自盆地的东南缘.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北缘和西缘张性断层的控制,断层下盘基底岩石的抬升与盆地边界正断层活动相关,从而成为盆地主要的物源区.滦平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火山喷发阶段、中期强烈断陷阶段和晚期填平阶段.滦平盆地代表了早白垩世燕山构造带其它同类盆地的发展过程,它们皆以小型独立的盆地发育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靠汉、藏文文献史料,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藏族在早期经营辽阔西域之塔里木盆地的历史。其中高度评价了部分古藏文文书对塔里木盆地佛教的详细论述,进一步肯定了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还认为对于早期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传说,我们不能将其当作信史,但只要抛弃其中虚构的成分,历史的真实面貌就能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全球主要江河流域承载并见证人类经济分工演进与发展变迁的浩荡历史,当今全球环境变化与经济一体化深刻影响着流域经济系统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关系。通过建立现代系统科学方法导引下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框架,开展对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和非洲代表性江河流域经济系统开放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个案描述和指标化对比,发现开放因素对流域经济系统运行状态产生复杂影响,并导致流域经济系统运行的多样化格局和发展的多元化路径。全球江河流域经济系统通过自主开放与创新、协调、适应、共享各参量的共同作用,形成开放与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经验可为黄河流域经济系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然而黄河流域部分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水源水质差、饮水型地方病危害重、饮用水水源地缺乏保护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完善等问题突出,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相对于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程较为滞后。为切实解决黄河流域农村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综述了目前黄河流域饮水安全突出的问题,并结合全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的工作目标,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流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建议,包括实现水资源动态配置、加强饮水安全设施建设和工程管理、强化水源地保护与监测等,从优先保障饮用水水量和水质方面全面维护流域内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8.
找出推动文明演进的内在核心要素是大力推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本文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视角构建了一个“技术—组织—环境”的分析框架,探讨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演进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①农业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是农业文明演进的根本动力,它包括以人为主体的农业通用技术的革命,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以及农业地理环境的变迁;②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演进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木石锄耕农业文明、青铜时代金属器锄耕农业文明、铁器时代精耕细作农业文明、机器时代工业化农业文明和计算机时代信息生态农业文明五个阶段;③农业文明的演进呈螺旋式上升,其形态的演变是农业技术经济范式三组分及其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协同创新和协同演化的结果;④促进技术经济范式的绿色化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核。建设以绿色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信息生态农业文明将是未来农业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岳立  薛丹 《资源科学》2020,42(12):2274-2284
黄河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2005—2017年黄河流域沿线5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Super-SBM模型测算流域内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构建Tobit模型,实证分析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全流域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上游最高,下游次之,中游最低,效率高值集中在西宁、郑州、西安、太原等省会中心城市和中卫、武威、鄂尔多斯等地区中心城市。②从Tobit回归结果来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促进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城镇化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曲线关系,外资利用和科技水平对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效率有负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明显。③从各影响因素作用的区域异质性来看,科技水平和外资利用对上游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游的影响有限,而产业结构升级对中游的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外资利用对下游的影响不显著。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助推该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红波  郭忠明  毛瑞娟 《资源科学》2012,34(12):2289-229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湖泊变化已是国内外地学界关注的环境问题,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视。本文以长江中下游的6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基于2003年-2009年ICESat—GLAS测高数据,采用高斯滤波法对ICESat—GLAS测高数据所对应的回波进行去噪后,用于识别水体与陆地;采用融合算法从LandsatTM影像数据提取湖泊边界;提取湖泊边界内的ICESat—GLAS水位观测值构建了湖泊的年际和年内水位变化,进一步分析了6个湖泊的水位变化时空特征与原因。结果表明:从LandsatTM中提取湖泊边界的精度达到10m,ICESat—GLAS测高数据推算出洪泽湖蒋坝站、洞庭湖城陵矾站、鄱阳湖星子站和都昌站、太湖西山观测站、巢湖闸站和高邮湖高邮站的ICESat测高数据验证的平均精度分别为-3.9cm、-8.3cm、-9.0cm、-2.5cm、-3.1cm和-4.1cm;在整个观测期间,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湖泊水位呈周期性波动,但较历史观测资料,湖泊平均水位有所降低,且自2006年10月以后三峡工程对洞庭湖的水位调控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