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637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88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又一核心问题。笔者拟透视“情绪”这一视角,来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以求切准大学生带有社会性的整体情绪状态,来创新高校体育教学,以实现大学生身、心、群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情绪量表 ,考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情绪变化的状况 ,发现在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 ,情绪有其变化的特征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情绪总趋势朝良性方向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情绪的动力平衡理论。  相似文献   
3.
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过程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 ,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 ,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足球训练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都是培养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本丈运用负反馈控制的基本理论,探计其在足球教学训练中的基本应用方法和对教练员训练的要求,对不同级别足球队的训练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大量的具体实例说明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旧知识的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及对学习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出了防止负迁移的几种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太极,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太极是体,阴阳是体中之气。拳,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也。太极拳教学中,要树立健康观,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依据技能动作的掌握特点和形成过程,运用电化直观教学、表象训练,多种启发等教学方法,激发、引导学生学好太极拳。  相似文献   
7.
采用心理学相关量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我省部分采用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大学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测量,并将结果与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证明:实施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总体健康水平状况好于常规体育教学,特别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3项因子上,两组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具体分析了“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厌学情绪严重、相互攀比、消极模仿等异常心理行为。同时,提供了以“培训家长”、“建立优良班风”、“搞好个别教育”等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内部环境对学生心理影响及优化途径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光、声环境,色彩及室内空气质量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进而从环境设计视角,探讨优化图书馆建筑内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Is the reluctance to share bad news (i.e., the MUM effect) motivated more by a public display or private concern, and does it benefit mainly the messenger or the recipient? An experiment (N = 309) that crossed good/bad news with thre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ace-to-face, text messaging, e-mail) revealed that messenger reluctance was greatest under conditions of bad news and did not vary based on the channel through which the recipient contacted the messenger. In contrast with earlier work, this MUM effect was more consistent with a private fear of distressing the recipient.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