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知识团队中变革型领导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志明  武欣 《科学学研究》2006,24(2):283-287
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我国高科技组织的知识工作团队中团队领导者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团队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及影响机制。通过对来自四个城市的12家高科技组织的52个知识工作团队的领导者和294名团队成员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团队成员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关系导向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成员的组织公民行为影响作用更为强烈;领导-成员交换在变革型领导和团队成员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组织公民行为是维护企业运行、提升运转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有的文献还未能深入探讨中国情景下如何有效激发企业组织公民行为这一课题.本文以中国企业的员工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工作自主权对激发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工作自主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个体当责感和与组织联系在两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要想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应该首先提升员工个体的当责感和其与组织的联系,单独提高工作自主权难以真正激发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3.
高校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Organ的组织公民行为(OCB)定义为基础,探讨高校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模式.基于三种解释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社会交换(SC)理论、契约关系(CR)理论、角色定义幅度(RD)理论,比较了三种研究模式--SC模式、CR模式、RD模式的理论基础、前置因素、中介因素和研究路径.此外,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应注意的问题:OCB的纬度选择、研究模式选择和测量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组织公民行为体现的是员工的合作意愿,与组织绩效密切相关,因此保持并强化组织公民行为显得异常重要,社会嵌入观点为组织公民行为的保持和强化提供了分析视角,组织公民行为不仅受积极组织背景特征的影响,在行为实施过程也会产生有利于组织公民行为持续和强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组织公民行为(OCB)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组织公民行为是指组织成员自愿做出的、没有得到正式的报酬系统直接而明确认可的、但从整体上有助于提高组织效能的行为,包括助人行为、运动家道德、组织忠诚、组织遵从、个人首创性、公民道德、自我发展等多个维度,对组织运作有着积极作用。同时,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运作也有负面影响,如对绩效的影响还不能确定是完全有利的,并且有印象管理的嫌疑等。作为管理中的一把双刃剑,管理者应当注意识别和引导积极的组织公民行为,使之更多地发挥积极作用,警惕和抑制其消极行为。  相似文献   
6.
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未能明确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以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并基于多维度的工作不安全感视角来对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权变性考察。运用调节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所收集到的78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丧失不安全感、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则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此外,在过度竞争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消极联系间,组织支持感起到了正向调节的作用,但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安全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积极联系间,组织支持感均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综合社会交换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以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理论对以上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3次问卷调查和1项现场研究,主要依循形成心理所有权的控制路径对心理所有权概念自身及其可能对雇员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调查结果表明心理所有权与工作控制和雇员组织公民行为都成正相关关系,且是一个合理概念;从而证实了在中国工作场所中心理所有权是客观存在的。作者还审慎地认为心理所有权可以对工作控制与雇员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关系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组织公民行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敏 《软科学》2005,19(2):84-86,93
首先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结构和测量进行了归纳,对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了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最后提出关于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 is defined as performance that supports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hich a task is conducted. Teachers’ OCB can be directed toward particular individuals (OCBI) and/or toward the organization (OCBO). Despite their beneficial impact on school, these could entail personal costs for the teacher. The present study argues that OCB contributes to teachers’ strain through the mediating impact of role overload, role ambiguity, and role conflict, while job autonomy buffers it.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results from a sample of 483 Israeli teachers and their principals confirmed the main hypotheses for OCBO. Role overload and role ambiguity fu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 of OCBO to teachers’ strain; the relation of OCBO to role stressors was significant for teachers with low job autonomy, but was non-significant for teachers with high job autonomy. This study opens an exploration of the 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OCB for teacher and school.  相似文献   
1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hiavellianism, a predisposition toward manipulative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 defined by being helpful, cooperative, and conscientious. Given past findings that Machiavellians seek opportunities for impression management to obtain personal benefit,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Machiavellianism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toward the organization (OCBO) is stronger than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Machiavellianism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toward individuals or groups (OCBI). Additionally, we hypothesized that Machiavellianism is associated with the OCB motive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but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OCB motives of organizational concern and prosocial values. Participants were 606 working adults (as well as their supervisors and co-workers) from various organizations in the U.S. South and West. Results generally confirmed the predicted relationships, which were consistent across supervisor and co-worker perceptions as wel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