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茨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极负盛名的女作家,其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尤其是其笔下对当代美国社会暴力问题的真实描写,引发了评论界毁誉参半的评价.本文以奥茨的代表作《他们》,尤其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朱尔斯为例,以崭新的视角深刻探讨了暴力问题存在的根源及作为暴力的受害者和实施者的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虚幻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当代女作家中,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直至今天她笔耕不止,创作了大量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对诗歌、戏剧和文学评论等也有涉足,为欧美评论界和读者所瞩目,被誉为当代世界文坛上的“心理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本文将从欧茨的成长经历、创作道路、创作手法对她本人及其作品进行较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3.
以《他们》中的朱尔斯、莫琳和《妈妈走了》中的克莱尔、尼基为代表,在欧茨的家庭小说中,子女的逃离往往是一个普遍现象。通过对这些典型人物的分析,可以知道致使他们逃离的原因多种多样,逃离的结局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lose reading of Geraldine McCaughrean’s award-winning novel, The White Darkness. It argues that this is a key text in the increasing debate about ‘crossover’ literature. Whereas, traditionally, adolescent books were seen to offer compensatory fantasies to the adolescent reader, McCaughrean’s text goes beyond this, exploring adolescence in deeper terms: not simply as an age-defined period but as a time when the traditional coordinates of the self are thrown into crisis, or become destabilized (as an ‘open psychic structure’, as Kristeva puts it). Adopting such a psychoanalytical approach, it is argued, we can begin to understand this book’s appeal (and others like it) to adolescent and adult alike; that is, it stages a shift from an imaginary identification with a stable self to a more realistic, albeit less secure recognition of the flimsiness of identity. The white wastes of Antarctica provide the perfect backdrop for this confrontation with the ungraspable Real.
Rachel FalconerEmail:
  相似文献   
5.
以弗洛姆关于虐待狂的理论,分析《奇境》一书中的主人公杰西虐待狂人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他行为中表现出的受虐特性与施虐特性。反映了"原始关系"的断裂使人产生孤独无力感;通过服从或控制外界这种消极的方式获取安全感,导致了人格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美国的欧茨研究承接20世纪后期的强劲发展势头,在前30年研究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研究成果数量增多,质量有所提高,并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突破:日趋细致、深入地研究欧茨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综合分析欧茨40年的小说创作;采用新方法和新思路;研究范围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7.
在男权话语的构建下,玛丽莲.梦露作为20世纪好莱坞第一性感艳星而被载入美国史册。本文联系夏娃这一神话原型阐释:在《浮生如梦》中,欧茨通过心理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诺玛.珍/梦露在男权制社会中的20世纪夏娃角色以及主人公对这一角色的反叛以求探寻其自身生存的最大自由。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视角出发,将人物分析同社会、历史、意识形态和文化结合起来,分析《奇境》主人公杰西在变化无常的美国社会里不断地寻求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并试图超越自我的经历,说明他无论怎样不懈追求和探索,都逃不出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美国女作家的杰出代表,欧茨把笔触更多的放在描述下层女性对不平命运的抗争上,在她的笔下,女性意识也从萌芽到绽放,从茫然与无奈中逆来顺受发展到奋起抗争,于不平命运追求美好人生,这反映了欧茨本人的女性意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对女权主义由排斥、否定到接受、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具有六个特征。这一理论需要澄清异质的涵义、异质空间的界定及其特征的适用范围。欧茨小说的主要场景基本符合异质空间的六个特征:美国社会是一个权力异质空间;是一个暴力的异质空间;是一种功能叠加的暴力空间;它与时间存在着多种非即时的联系,产生异托时空间;它具有包容性和排斥性;汽车作为一种异质空间,是美国当代文化的典型象征。在欧茨的小说中,空间的异质性反映出宗教压制、种族歧视和男性话语的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