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翻译"忠实"标准: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翻译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中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传统翻译忠实标准的局限性,从多元系统理论和目的理论的角度论述新时期翻译"忠实" 标准的演变.指出忠于原文不是唯一的标准,译者的根本任务是要达到翻译的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元系统理论,作者着眼于译入语文学体系,以客观描述的方法,将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置于多元文化系统中,对译本作向心式文本关照(extual analysis)。解读徐迟在翻译过程之中是如何将外国文化语言系统中先进的东西输入汉语主体文学系统中,揭示出译者在两个不同文学系统之间的交互活动中是如何扮演文化协调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自1898年严复的《天演论》出版以来,相关研究从未间断过,但大多研究是针对译者的翻译思想以及使用的翻译策略,很少有人关注不同时代译者、读者及出版机构等对其所作的不同批评。文章通过对比严译《天演论》在不同时代得到的不同评价,旨在说明多元系统理论并非仅对译者的翻译过程产生影响,针对译作的批评也同样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多元系统理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面向译语的新途径,这一系统具有动态功能主义的特点,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强调把翻译活动置于整个多元文化大背景下,拓宽了翻译研究领域。本文以分析"多元系统理论"中的文化因素来探讨文学翻译以及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翻译与政治-- 梁启超翻译活动中的"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张德让 《巢湖学院学报》2005,7(4):139-144,153
政治思想的变化引发翻译思想的变化,梁启超的翻译活动表现出"善变"的特点,但众多的变化都是为政治服务,受政治支配.梁的翻译活动在"善变"的表象下有政治影响的"不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由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一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对从事翻译实践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学术界对林纾的译作历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本文试从多元系统理论这一角度,选取林纾的译作《黑奴吁天录》,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与解读,以此为研究林纾的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指出,在探讨翻译策略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区分社会文化群体和翻译者个体两种不同层次的翻译取向,两者需要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加以解释。本文以《名利场》两个不同时期的译本相对比的例子说明多元系统理论无法预测译者的个体行为并试图研究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可能会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为这两个时期的翻译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多元系统论对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和实用性,本文以多元系统理论为框架,结合《简.爱》两个不同的译本对祝庆英和黄源深各自采取的翻译策略及其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