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3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discovery of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in 1965 was a defining moment in the history of cosmology — the science that deals with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its origin, evolution and future. This discovery was recognized with Nobel Prizes to Penzias and Wilson in 1978.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for 2006 further acknowledg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udy of this background radiation. The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spectrum of this radiation and its variation across the sky have help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structures in the universe.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se discoveries and their importance. T Padmanabhan is a professor at IUCAA, Pune. He is interested in all aspect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and especially in those in which gravity plays a role.  相似文献   
2.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科学研究的人文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追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 ,梳理了 196 9- 2 0 0 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情况和科学贡献 ,从研究对象、理论前提、研究方法和研究精神四个方面揭示了经济学研究的人文化趋势 ,这也代表了科学整体发展的一般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明是从内部因素和理性的推理来求证世界,西方文明是从外部因素和实践的求证来理解世界。因此,决定了它们各自传承延展的思想文化内容和特征不同,导致了生长在不同地域与社会关系、文化氛围中的中西方人对生命和人性的本质理解之描述也就必然出现差异,进而决定了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在追求与表现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赵晋平  单谷  刘绮霞 《科研管理》2020,41(10):125-133
在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为世界有目共睹的同时,如何培养世界级学者成为困扰我国科学界的重要课题。世界级学者的培养和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邻国日本频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政府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动向,并聚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科研管理机制和所资助的战略型基础研究的案例,得出了有助于世界级学者脱颖而出的科研经费制度、伯乐型评审专家和具有鉴别人才和技术能力的专业型科研管理人员的存在、跟踪式服务等因素对于日本频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起着不可或缺作用的结论。本文提出,今后我国除了制定明确的世界级人才培养战略目标之外,需要加大设置战略型基础研究项目的力度,尝试导入伯乐型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对基础研究项目实施弹性化、跟踪式管理,打造能挖掘高潜力人才和技术的专业化科研管理人员队伍。  相似文献   
5.
交叉学科往往是学科新的生长点,有可能产生新的科学突破,为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交叉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跨学科的人才,而高水平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始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文章选取1901-2013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为分组变量,从物理、化学和生理或医学三大学科内和跨学科角度对比分析师承效应的影响,凸显跨学科师承效应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的学科内师承效应相比,考虑跨学科师生关系的师承效应可更显著地促进未来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6.
Issues associated with school absenteeism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nd have long been one of the focal points of government strategies for school improvement. Pupil non-attendance is not a new phenomenon and featured prominently in Her Majesty’s Inspectors’ reports from 1839.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patterns of and influences on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early Victorian industrial Monmouthshire during the period 1839–1865. The twin problems of irregular attendance and early withdrawal of pupils are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limitations and unreliability of contemporary statistics.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asons for absence is then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remedies proposed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rize Schemes.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disadvantages of basing an educational system on voluntary endeavour and enlightened self-interest and highlights the paradox that, despite the introduction of mandatory attendance, the problem is still persistent and protracted and finding definitive solutions still remains elusive.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的提名人与被提名人的情况。中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提名人为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吴宪(1893-1959),他于1932年提名了约翰·诺斯罗普(John H Northrop)和詹姆士·萨姆纳(James B Sumner)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而最早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提名的中国人乃中国检疫和防疫事业先驱,公共卫生学家、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伍连德(1879-1960)博士,他因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土拨鼠在鼠疫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而被提名角逐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8.
Alice Munro是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畅销书作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中国读者对她的了解非常少, Alice Munro的名字的中文翻译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非常混乱,如爱丽丝·门罗,艾丽丝·门罗,艾丽斯·芒罗等。通过调查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中文译名,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与不足,并研究了Alice Munro研究专家所使用的译名情况。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下村修作为绿色荧光蛋白质的发现者及其结构研究的开创者,与查非、钱永健一同荣获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对下村修投身生物发光研究的经过以及取得多项重大科学突破的经历进行了梳理,并结合"钱学森之问"从多个角度对下村修的成才之路展开了分析。最后就下村修这个案例对杰出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提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概念,将它界定为科学家从取得获奖成果到获得诺贝尔奖所经过的一段间隔期;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获奖成果具有较长的检验期的基本特征,揭示了造成这一基本特征的实践检验因素和所连带的社会心理因素;指出较长的“检验期”,反映了诺贝尔奖的评定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同行评议对科学家所做出的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确认,这种确认并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研究成果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而得以彰显出来;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是需要有足够的甚至是超常的耐心,等待它接受长期的实践检验与社会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