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体育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通过土司制度实现了对佤族聚居区的间接统治,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中央王朝鉴于势力较大的土司难以控制,于是采取"众建土司以削其力"的方式,分而治之;另外,中央王朝利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削弱了土司的势力。土司制度的实施曾对佤族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等。但该制度的封建本质注定了它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相似文献   
2.
54年来,在"中国文化热"的驱动、刊物的支持、学者的努力和高校的培育下,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8大研究板块和以土司为中心的地方史及民族史2个研究取向;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强化土司族别史研究,建立国家、社会分层体系、分类解读政治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央王朝利用滇东北彝族土司到中央朝贡之机与土司交往,中央王朝给予土司丰厚的物质回赐以拉笼关系,这是友好关系的一面;另一方面,中央王朝与滇东北彝族土司为争夺统治权力而不断进行势力的博弈,滇东北彝族土司势力坐大,挑衅中央王朝,其叛乱最终以武力解决。  相似文献   
4.
目前评论界对《尘埃落定》“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展现了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等“共识”是两个明显的误读。错误原因有二:一是知识性错误,第一句应改为“一个声势显赫的安多安嘉戎藏族土司”。二是认识错误,阿来创作《尘埃落定》除对社会制度转型时期人的生存了状态施与人关怀以外,更主要表达了土司制度这种落后制度必然走向衰亡的唯物史观,“传统没落”的小说演绎,正是一出制度没落、人性没落与思考的诗剧,而并非皆在“展示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相似文献   
5.
彝族《教育经典》浅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经典》是流传于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一部木刻重要献,是卷帙浩繁的彝献中为数不多涉及教育的经典作,具有教材或教科书中的作用。《教育经典》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刻印。前期刻印的以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谚语、格言的形式,论及了人的一生(主要指土司)从1岁到99岁第一阶段必须学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技能;后期刻印的以彝族传统五言句的形式,论及老百姓或奴隶要孝敬父母,不能反叛土司等维护奴隶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互相碰撞、渗透和促进,形成了互生、依生、竞生、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当代土司文化的研究有很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活跃的学术文化环境,繁荣的经济文化环境,先进的科技文化环境等。在这样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土司文化研究,定会取得较好的成果,土司文化中优秀、精华的部分将会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也将更好地促进和谐文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夜郎君法规》是彝文献《夜郎史传》中记述下来的一部由武益纳时代制作的法典,"法规"中的20条内容有着鲜明的奴隶制法的特点,体现出武益纳时代战时法的特征,包含了秦汉以前中原法典中罕见的民法内容,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古代少数民族方国的法典。通过对其历史内容、古彝文字的产生、夜郎国统治民族有立法的传统以及同水西土司法规的比较等方面的论述,认为《夜郎君法规》作为夜郎国的一部法典,其历史真实性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广西壮族土司制度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足值称道。与此同时,研究中的缺失和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和研究。不断挖掘新史料,创新研究方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应成为今后土司制度研究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加强土司学术研究与地方的互动,不失为今后土司制度研究深入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彝族土司制度的推行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传播和推广了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高氏土司和木氏土司曾世代联姻。高氏家族是云南历史上的一个名门望族。元明清时期,高氏土司长期统治鹤庆、永胜、姚安三地,木氏家族也长期统治丽江,木氏土司声名威镇滇西北。高氏土司和木氏土司的联姻属于典型的政治联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虽然各个时期双方的联姻形式上相似,但实质却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