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82篇
科学研究   87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学术界对于技术的争论一直持久不衰。在这种“百家争鸣”中,许多有识之士都从不同的侧面,对技术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但是,对于技术与社会和文化关系的研究,至今还处于不系统的探讨之中。陈凡、张明国两位教授合著的《解析技术:“技术—社会—文化”的互动》一书,显示了与以往同类研究不  相似文献   
2.
高师成人教育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它如何实现由转型到突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三个向度。  相似文献   
3.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联系。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使学生关心科技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要与STS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提高全民索质。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理科考试研究》2006,13(3):F0004-F0004
《初三物理升学应试综合复习模拟试题》;《中考物理解题方法与:STS题解读》。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向度进行深入剖析。体育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体育课程教育站位的顶层设计,有助于实现“体育强国”国家战略,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实践过程中,打造体育课程思政目标协同体系,形成学科特有的课程思政元素库,构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体育课程思政模式、设置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结构和师生协同、实用客观的评价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不断践行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宗旨。  相似文献   
6.
我们仔细观察一些书业快讯,从中不难看出几分端倪: "<集结号>原作者推新作<突转>"、"<大校的女儿>渝热销空运补货供签售",等等.还有在2007年"十一月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的总榜前二十名中,有三本"哈利·波特系列",还有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张爱玲的<色·戒>.  相似文献   
7.
潘程 《化学教与学》2014,(11):12-14
初中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教学中可以渗透STS教学理念,通过情境创设及问题设置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魅力。选取"化学肥料"作为案例,通过对比以知识为核心的常规教学设计与融入STS理念的教学设计,探讨基于STS理念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  相似文献   
8.
STS教育是一种主张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高中化学课堂应积极开展STS教育。STS教育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开展方式主要有问题解决、案例分析、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和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STS教育注重科学与社会、人文、技术的联系,符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提升科学素养的目标.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接班人,在职前教育中渗透STS教育理念,对他们未来的工作方向有重大影响.文章针对物理师范生的现状,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探讨了STS教育在师范生教学过程中的渗透策略,包括创设参与式学习环境,渗入式培养师范生人文素质,促进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几个方面,为物理专业师范生素质培养模式的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德育现代化,必须从以道为本转向以德为本,从优秀公民转向普通之人,从道德规范转向道德素养,从权威灌输转向平等对话,从外部约束转向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