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urrent conceptions of accountability imply that, in order for teachers to be able to hold themselves to account, they need first to have cultivated certain ‘professional dispositions’. But these conceptions fail to acknowledge the extent to which teachers are first and foremost accountable ‘as such’. For the early existentialist thought of the philosopher Jean‐Paul Sartre, this relates to a kind of responsibility premised on the ways in which we are always and inevitably responding to the world in which we find ourselves (with others). In this paper, I offer a reconceptualisation of teacher accountability in light of this, one that recognises implicit responses in classroom situations as underpinned by the subjectivity of those who bring these situations to light—often in subtle and immeasurable ways.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存在主义者发展了笛卡尔、康德主体性伦理学的同时,以现象学的方法从主体的自我出发试图建构一个主体——主体关系的理论框架来代替主体——客体理论。胡塞尔从纯粹自由主体出发,提出了他人就是地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十七年"期间,学界对萨特的介绍与言说,是在东西方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相互对峙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的。在此期间,萨特与共产党的关系经历了由敌人到同路人,再到敌人的过程。相应地,学界站在政治意识形态的立场,选取了萨特学说中适宜于用来进行批判或赞同的作品,作了为我所用的诠释。文章考察了"十七年"学界介绍、言说萨特的三个时期的具体情形,并揭示出不同时期的言说态度和原因。  相似文献   
4.
萨特的自由理论有着深远的哲学史渊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爱比克泰德、文艺复兴时期的皮科对自由的经典论述,19世纪中期以后的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等关于自由的思想,都对萨特的自由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以“自为”为哲学出发点,论证了本体性基础上的自由、绝对化的自由以及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问题。虽然萨特的自由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出了人的责任等一些具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他的自由论是建立在根本错误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所以不能给人们科学的见解和指导,而只能是误导人们陶醉于极端个人主义和绝对自由化之中,使人陷入迷途。  相似文献   
6.
萨特提出了有关文学接受的一系列观点,如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参与、情感的介入、阅读即创造、阅读是读者的预测和期待等。这些观点后来为接受美学理论所接受并被文学批评实践反复证明。其中某些观点虽有偏颇之处,然其功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萨特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非理性成份,将胡塞尔等人的现象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人生哲学的方法论,对海德格尔为其确定的研究对象——处境中的人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意识是其本体论的基础,萨特正是通过对意识特征的描述,“自在”与“自为”的剖析等一步步推导出人是绝对自由这一结论的。然而这一本体论的基础并不牢固。致使他的本体论乃至是整个自由哲学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8.
受现象学思想的影响,萨特非常重视时间的作用,这使得伦理叙事中产生了丰富的时间技巧.萨特的时间观和传统的线性时间观念不同,他认为时间是一种立体的三维结构.小说叙事可以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在时间的三维结构中自由表现.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与萨特都关心人的实存选择与伦理实践。他们分别以良知和自由为自己思想的中心,通过对两概念的辨析和比较,可以显示出两人对人的精神和行为的不同理解,同时也显示出王学与存在主义、甚至是中西两大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萨特历史意识的产生与文体风格转变的关系,萨特强烈的历史意识,在他的处境小说向处境剧的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具意识形态观念的文体——戏剧文学,成为萨特文学生涯后期常用的文体样式,它是意识形态叙事合乎逻辑的发展,"处境剧"(The Theatre of Situations)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叙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