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全面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广为流传的反映双方友好合作关系的惯用语。以与中越两国关系有关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归化与异化在这些惯用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探析归化与异化在中越关系惯用语翻译中的关系和作用,正确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准确翻译中越关系惯用语,有利于促进中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越南长期使用汉字使得汉文化成为越南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废除汉字的近100年来,越来越多越南人认识到汉字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越南传统文化传承、语言建设等方面来看,汉字在现代越南社会中仍占据重要的位置和发挥巨大的作用,汉字教育对越南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语言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崇左市是中国通往越南的前沿阵地。特殊的地理文化条件,这里可以打造出中越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优质平台。崇左和越南在民族节庆、文化旅游、表演艺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是全新的文化课题。打造中越交流与合作理想平台,可以促进崇左市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增强崇左作为新兴城市发展的魅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4.
1835年,中国澎湖籍的儒生蔡廷兰自厦门乘船返乡时遇险,被风吹到越南中部,他写成的《海南杂著》如实记录了他在越南的所见所闻。书中不仅记录了越南深受中国的政治制度影响,还记录了中越两国的经济贸易情况,并且把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如汉字在越南的广泛被使用、共同的神灵崇拜等,这些都成为人们研究清中后期中越关系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5.
因受自然环境、历史和现实性因素的三重影响,中国云南省中越边境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既内含着和谐性因素,又隐含着制约性因素,找寻"症结"并施以对策,可推动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的和谐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边境贸易日益红火。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越边境贸易的地位不容忽视。通过对中越传统文化的共性及不同点进行分析,在客观分析传统文化交流与边境贸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边境文化教育产业、对边境地区民族教育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增加政府组织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增加民间文化交流宣传活动、保护边境地区生态环境等更有利于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文化交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越边境跨国婚姻对云南边疆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发展的中越跨国婚姻,对云南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学术问题。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寻求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并对这种复杂的婚姻状态进行文化思考,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和现实社会问题乃至行政措施结合起来,以期得出合理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8.
“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大力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更加紧密。东盟多语种、多文化的语言状况对广西中越边境民族地区独尊英语的外语教育发出了挑战;通过对广西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现状的调查,提出中小学外语教育应遵循师生家长的意愿、大脑语言学习规律,整合语言学习环境、多语种师资等有利条件,实行多语种、多文化的外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越边境跨国通婚数量逐年上升,越南女性通过婚姻迁入中国现象突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云南边境跨国婚姻主要是由经济差距的推力和拉力、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婚姻观念转变、传统习惯等原因导致;越南女性的进入对云南边境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改变了两地人口结构,形成新的移民文化,对户籍、婚姻、生育管理制度形成挑战,并引发某些社会和公共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并被一定历史时代、一定地区内的社会制度及其文化与伦理道德规范所认可的夫妻关系,它虽受一定的自然属性的影响和制约,但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关系。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边境通婚数量逐年上升。中越边境跨国婚姻反映的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也是人们的一种文化诉求,是典型的功利型婚姻,婚姻动机带有明显的利益追求动因。跨国婚姻不仅加强了中越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使婚姻模式发生转变,同时也引发了相关的社会和边境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