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63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属于国家考试制度,学历证书制度属于国家教育 制度,二者对教育供求的调节产生了不同影响。在学历社会向资格社会转轨过程 中,要实现职业资格考试对教育供求的有效调节,就必须研究职业资格考试与教 育供求调节的关系,改革国家教育培训制度,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这是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试析当前湖北劳动力素质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湖北经济增长率结束了长时期的下降而开始出现回升,经济发展的状况对全省劳动力就业形势构成了较大影响。表现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就业形势的变化,并进而影响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高校女职工维权工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晓玲 《高教论坛》2006,(4):151-152,155
高校女职工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时期,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女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和保证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树立参政议政的意识,是新时期女工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考察现今众多的艺术起源学说,虽然各自都有其自圆其说的理论依据,但却都经不起 其他理论的反证,这说明了艺术的起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人不仅具有社会属性,而 且首先具有自然属性,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需从这两方面综合进行。而现有的艺术起源学说都试 图从某一个侧面来对艺术起源问题进行阐释,这势必会将问题简单化。  相似文献   
5.
工会法律角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者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我国工会的本质属性,工会具有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有对用人单位的经济裁员发表意见、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监督、参与处理劳动争议等权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工会最根本的工作,工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根据毕节地区人力资本累积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转移就业缓慢的事实,认为劳动力市场技术门槛是制约农民转移就业的根源.提出在开发扶贫实践中实施扶贫贷款倾斜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行两年农业职业义务教育的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劳务输出机构及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民工技术培训.走扶贫先扶技术的道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作为教化的形式,无疑对于丰盈儿童的精神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引导儿童通过具有教育性的劳动,生成自我价值;获得自我承认;确立自我意识,从而,逐步拓展儿童的精神生活,为儿童走向未来的良善生活做好精神上的启蒙,这有助于将劳动融入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辨明劳动教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法体系的确立与对于社会法概念的界定及其调整对象的认识密切相关,只有厘清社会法的内涵——社会法的定义,才能确定社会法的外延——社会法的体系。基于社会法学界现已形成的有关社会法定义的一些共识,可勾勒出部门法意义上的社会法体系,即由相关的社会法规范所构成的系统。在社会法体系中,以基本稳定的二元结构即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为核心,还包括一些交叉融合现象和逐渐生成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劳动法的道德观,主要涉及劳动法所蕴含的道德理念、道德在劳动法中的正确定位以及法律与道德正态关系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劳动法应当以劳动尊严、劳资共赢理念作为其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为了合理把握劳动法的道德定位,劳动法的道德取向应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人权(劳动权)为伦理基础,劳动法的道德规范应以劳动者为基本主体和主要视角,劳动法的道德标准应以略高于最低限度道德要求的标准作为其确立尺度。为了建立起劳动法与道德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正态关系,当前应当着重把握和处理好法律与道德之间互相区隔、转化和融合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民法原理不能为劳动关系的稳定诉求提供合理的法理解释,而雇员身份的特殊性可以给劳动关系的稳定诉求提供独立于民法原理的另一种法理基础。在民事身份的演化过程中,正身份和负身份的古代法含义随着契约社会的发展,转变为强势身份与弱势身份,但并非所有的负身份者都能合乎民法原理和逻辑地接受其社会化的保护政策。雇员身份与民法内在逻辑的冲突决定了民法社会化的范围无法合理地延伸至劳动关系领域。劳动关系的稳定诉求是由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人身从属性所衍生的义务决定的。而且,人身关系先于财产关系,因而,对劳动关系而言,稳定诉求比和谐诉求更为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