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行售货商问题(简称TSP)是离散优化的一个经典的重要问题,对求解算法的研究非常重要。在介绍求解TSP问题的贪婪算法、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之后,提出了相应的算法。针对测试库的四个典型算例,用程序实现这些算法,对这些算法的运行时间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贪婪算法短时间就可以得出解,禁忌搜索算法与遗传算法的效果相当,模拟退火算法比遗传算法的结果好。  相似文献   
2.
“禁”是汉语中常见词(字),词义抽象。许慎视为“从示,林声”的形声字,先贤与当代学者多从。笔者则从文字学、民俗学、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禁”应是形声兼会意,“林”既是声符,也是形符。“林”既表明了社祭的场所,叉暗示出“禁”的目的,即保证社祭的神圣、严肃、连贯。  相似文献   
3.
这篇论文以中英委婉语的文化差异为研究方向,介绍了委婉语产生的背景,中西方委婉语的差异以及影响这些差异的原因。笔者希望通过对研究中英委婉语的文化差异,能够减少跨国际交流的阻碍,使得谈话顺利得体地完成。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在语言中是不可避免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种化和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崇尚心理。本主要论及了委婉语的使用范围及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5.
语言禁忌的社会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禁忌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禁忌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在言语活动中因参与者、场合、话题的不同而出现变异。语言禁忌具有普适性、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传承性的特征。它的产生离不开语言的灵物崇拜和人们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傣族“龙山林”文化禁忌与边疆生态环境的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在和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智慧。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的傣族更是如此。傣族人民认为,"龙山林"是神灵居住的地方,正是出于对神灵的敬畏,人们不能随便在"龙山林"中砍伐树木、猎捕动物和开垦土地,从而也就最有效地保护了动植物的多样性及整个生态安全。傣族人民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形成的这一"龙山林"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对自然的禁忌,它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我们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析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语和委婉语都是因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语言现象。传统习惯或社会风俗等原因应避免使用的词语或忌讳的行为我们称之为禁忌,人们为了避讳禁忌或表达不雅或不宜直接提到的对象而采用的婉转且温和的语言我们称之为委婉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禁忌语和委婉语都有其鲜明的文化特征。本文以大量的实例为基础对比并分析了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现,英语言语禁忌是独特的语言文化表达形式,按照心理学的界定,它包括两种不同意义,只有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使交际正常进行,达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组合优化的实际问题求解中,背包问题,TSM问题等NP(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问题在多项式时间内无法得到最优解,要解决此类问题,就必须借助于启发式算法;简单介绍了计算复杂性概念,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启发式算法,并给出算法的自然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1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what, if any, messages adult children recalled receiving from family members following the discovery of their parents’ infidelity that either discouraged or encouraged feeling caught. Thirty-eight individuals were interviewed.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adult children received messages about parental conflict being between their parents, no one being the good/bad guy, and speaking favorably about change, all of which discouraged feeling caught. Messages that encouraged feeling caught involved urging the child to uncover information, serve as a mediator, and field other family members’ opinions. These findings are compared to previous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