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article, based on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five Filipino-born daughters of Filipina migrant workers in Japan, discusses how these young women construct understandings of home as they navigate the borderlands between the Philippines, Japan and the US. The study reveals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young women negotiate the possibilities and constraints of their homeland in the Philippines, their new land of Japan and an imagined future home in the US. Their senses of safety, economic security, community and cultural/linguistic affirmation all affected how they understand these countries as potential and possible homes. The study reveals how these youth search for and build homes across multiple spaces and the struggles they encounter within that search.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由于帝国主义的染指、干涉,加剧了西北边疆的混乱与纷争,民族分裂势力引发的边疆危机开始显现并扩散。清政府坚持军事平叛与外交谈判、经济开发三者相辅相成的对策,并以新疆建省,以巡抚制取代军府制,有效化解了危机,确保了在晚清70余年时间内,西北边疆未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离出去。其根本原因,在于自清初以来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大一统"思想影响深刻,深入人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各民族产生强烈的内聚力,而边疆的动乱违背了各民族的共同意愿,损害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必然会遭到大多数民众的排斥与唾弃。  相似文献   
3.
云南古代诗文理论是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对中原文论认同过程中自觉总结文学创作规律的产物。它在表现形式及其内容上,都表现出对中原文论的认同和接受。其主要表现为文论写作表现形式的借鉴、云南古代诗文理论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继承、文学本质论的同一性以及对“养气”说的接受。云南古代文论对中原文论的接受主要是由中原文化对云南边地文化的影响、云南对中原文化的汲萃及云南古典诗文创作的繁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困境与安全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冷战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安全因素从过去的军事对抗向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综合安全领域转化,安全问题也从过去的单维度向多维度转化,军事安全威胁的因素大大降低,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不断加大。各种跨国犯罪不断冲击着边疆安全,使西南边疆预防跨国犯罪和毒品走私的成本在不断增加,边疆安全的脆弱性不断凸显,西南边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困境和安全压力。如何应对西南边疆的安全困境和有效治理边疆安全环境已是当务之急,也是该文力图探讨的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5.
明宪宗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刺激下,派太监钱能镇守云南,为其括敛钱财。钱能在滇12年,残酷掠夺,操纵官吏的升降,挑起边乱,使云南的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相似文献   
6.
明神宗万历矿税大兴期间肆意残害各级官员,导致了明王朝统治机构的痪散、地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扰乱了边缘。  相似文献   
7.
以“大一统”理念为指导,经过清前期几位帝王的经营,清朝开创了空前一统的疆域。但至清末,“大一统”治国理念不能适应近代出现的新形势,整个疆域内的国家认同出现危机,一统的疆域格局受到挑战。为重新统合疆域,尤其是将边疆地区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清朝开始实施新政改革。新政将国家权力渗透进基层.并重建了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8.
"庄蹻王滇"传说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是考察西南边疆族群起源的必征史料之一。然而作为史料,"庄蹻王滇"存在着众多难以诠解的疑点和自相矛盾之处,历代史书在承袭其基本框架的同时也在不断对之进行改写,自唐代始即有史家对其可信度提出质疑。洎乎当代,"庄蹻王滇"依然是一桩聚讼不休的史学悬案,甚至有学者根据文献研究和考古发掘的新近成果对其史学价值作出了基本否定的结论。如果我们把观照视野从历史文本的实在性转移到其话语性,未始不能在这则漏洞百出的史料中发现某些新的知识生长点。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庄蹻王滇"的真实性或许是值得怀疑的,但它却相当真实地折射出特定时代不同族群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华夏族群在华夏中心主义观念的潜在支配下对于边疆族群起源的历史想像。  相似文献   
9.
边疆观念作为对边疆的性质、地位、意义的较稳定的认识,从根本上影响着边疆治理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与此同时,作为一种重要意识形态,边疆观念往往成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传统、国家体制、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国家之间的边疆观念存在巨大差异,此种差异必然导致对国家发展起到不同作用。本文在梳理中美两国边疆观念形成与演变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国边疆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对国家发展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清季赵尔丰经营川边、设立关外学务局开始,川边康区的边疆民族师范教育机构,如关学师范的先导“四川藏文学堂”、关学师资的临时养成机关“关学师范传习所”、关学师资的长期养成机关“藏语专侈学堂”等相继开办起来,对川边康区教育与社会进步发挥了明显的先导与推动作用。清季川边教育与民族师范之所以得到推广与发展,主要得益于官吏提倡推动、政府拨款经营以及给予办学人员、学堂教师及关外师范生精神和物质优待等因素.其中宽裕的经费支持是聂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