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格和弗莱的原型批评为进行人类化和学深层结构的整体性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认为,探究中国化精神内核,审察神话原型“天”的隐喻意义,至为重要。在此。力图追根溯源。透析远古神话中“天”的概念及其天人关系,提出对中国化的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2.
“九天”说是扬雄以玄为本的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扬雄哲学思想乃至文学思想的形成在整体上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文必艰深”论则是扬雄重要的文学思想之一,自宋人苏轼对之作了严厉的批评之后,历代批评家大都对它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很少有人从扬雄思想的整体特征出发对之作认真的分析,更没有人把“九天”说与“文必艰深”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笔者认为扬雄“文必艰深”论本是建立在“九天”说的基础上,并与尚文的时代审美追求相一致,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并非一无是处,以往学者们对它的全面否定是不尽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中,作为副词的“相”和“见”,用于动词前,有时表示动作行为只涉及一方,而不应兼有指代意义,现代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用语现象。这既符合汉语运用及其词义发展变化的规律,也符合汉语的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4.
天钧,首见于《庄子》,历代学者多释其为“自然均平”,有失其义。实则天钧取喻于陶钧,指自然造化,即天地万物及其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5.
萧红与田沁鑫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思索者,虽相隔半个多世纪,但却通过《生死场》把这两个天才女性的心灵连在了一起,该作从小说到话剧,体现了她们心灵的契合与相通,也显示了她们过人的敏悟、深刻与才华。她们对生与死、男人与女人等等人生基本命题的思考与探索,是真正独立女性的声音,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与价值,表现了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与透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河北大学图书馆藏《天春园方志目》四种稿本为研究对象,全面介绍了《天春园方志目》四种稿本的版本年代、版式、内容、校改方式、校改特点以及各种稿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并将其与传世刻本进行对比,分析该稿本具有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地方志和近年出版的文献资料,提出天后信仰传入四川的时间是在清初,流行于清中后期,主要依靠闽粤移民、商人、官员来传播,且与各类会馆结合紧密。内陆四川的天后信仰其功能转为侧重于农业神和作为移民联络乡谊的纽带。民间的儒家"道师"参与推动其传播,佛、道、儒三家都在其身上打上了印记。  相似文献   
8.
信天游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如何恰当地把这颗民族文化瑰宝翻译成外语,让信天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必须先走好翻译这个最基本的一步。但目前对信天游翻译的专项研究仍处于极度贫乏状态。一方面应改善这种状况,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信天游翻译提供一些借鉴。先介绍信天游歌词的特点,再讨论三美原则指导下信天游的翻译,最后得出,在翻译信天游时应充分考虑到歌词特点和独特的意境,尽量做到三美,以便更好的将信天游进行宣传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汉代酒杂识     
中国本土确有野生葡萄,但在葡萄酒传入之前未有以野生葡萄酿酒事,汉代内地葡萄酒有两个来源,从西域长途贩运或是来自中原经商的西域人在内地酿制。马酒是一种基本局限在宫廷中的奢侈食品;"苦酒"并非劣质酒;"旨酒"是对美酒的通称,而非专指某种酒;"恬酒"与"醴"是一种酒,酒味甜,酒有米滓,与今天的醪糟相类;"桂浆"就是桂酒,"椒酒"则是当时常见的酒类,都非普通饮料;"酴"酒之得名大约也与以小麦为酒母有关。  相似文献   
10.
徐棻、胡成德同志所创编的川剧《田姐与庄周》,改编自传统剧目《大劈棺》,被称为“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出好戏。川剧《田姐与庄周》的成功改编是运用现代意识重审的方法来获得主题新生,以纵向开掘人性深度的方式来达成人物形象的重塑,在横向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手法的同时固守自身剧种特色等手段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田姐与庄周》的成功改编为戏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