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68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382篇
教育   12433篇
科学研究   3080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1221篇
综合类   1294篇
文化理论   51篇
信息传播   330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578篇
  2014年   1445篇
  2013年   1759篇
  2012年   1827篇
  2011年   1903篇
  2010年   1326篇
  2009年   1177篇
  2008年   1348篇
  2007年   1545篇
  2006年   1451篇
  2005年   1182篇
  2004年   975篇
  2003年   840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472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ild discipline is a central component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Evidence suggests corporal discipline impairs children’s physical, cognitive, and 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compromises their future chances, especially since it is more frequently used against at-risk children. Using geocoded data for 1209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five and their mothers,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crimes in close proximity to households in four major urban municipalities of Colombia and a particularly violent corporal discipline practice: hitting children with objec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exposure to violent crimes, such as homicides and personal injuries, predicts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hitting children with objects,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a set of individual, family, and neighborhood characteristics. Sensitivity analyses suggest violent crimes are not related to other discipline methods, and less threatening crimes, such as robbery and drug trafficking,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hitting children with objec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households’ walls are permeable, and outside threats may interfere with families’ dynamics and well-being. Future directions and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探讨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的理论模式,旨在指导政府部门有效实现公众参与数据开放的政策目标,以及推进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议题的研究进展。[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同时以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构建并实证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公众参与模式。[结果/结论] 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公众参与可从理论层面构建为告知型参与、咨询型参与、合作型参与和授权型参与4种模式,其核心涵义分别是政府向公众传达信息、政府咨询公众意见、政府与公众平等合作、政府与公众共同治理。这4种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理论模式一方面在政府意图、主导力量、信息流动、公众信息知晓度和公众自治程度方面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另一方面从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实践案例中获得良好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治理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和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建议。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治理是基于我国社会分层的现状以及各阶层体育需求和参与特征存在的差异而采取的差异性治理方式,分层治理有"因层制宜"的意蕴,有利于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供非所需"的困境。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治理的思路包括明确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治理主体责任、完善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治理资金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供给方式、构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治理协商机制、建立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供给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慰慈 《图书馆论坛》2003,23(6):13-19,55
阐释了信息化的内涵,分析了我国信息化的进展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信息环境建设应当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抚仙湖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流域生态学与管理学的原理,提出了抚仙湖北岸景观生态建设的途径实施老环湖公路以下农田的退垦还湖,减少农田污染;拆迁湖滨带居民点,消除农村污染;拆除部分规模小、污染大的旅游度假设施,消除旅游污染和景观障碍;建立主要入湖口经营性人工湿地,净化面源污水;恢复万米沙滩,营造自然和谐的湖滨环境;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园,创建高原湖泊滨海旅游度假区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阐述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指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要适应网络环境就必须调整馆藏结构,建设网络化的信息资源;积极拓展图书馆传统服务,创新现代化情报咨询服务,还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7.
以现行的卫生行业标准、规范为依据,采用FOXPRO关系数据库开发出了新的公卫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投入低,能提高工作效率;动态掌握各种信息,并提供信息发布功能;可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数据共享;通用性广、安全实用、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宽、使用前景广泛等特点.是实现公共卫生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快节奏的较好的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讨论和分析了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体育投资行为动机和体育投资过程中常见的行为偏差。主要结论 :政府体育投资的主要动机是 ,满足社会对体育的公共需要 ;维护社会公平 ,实现社会大众参与体育的机会相对均等以及确保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体育投资行为偏差是 ,社会功利性过强 ;投资稳定性不够以及投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纠正体育投资行为偏差的措施是 ,加强体育投资的立法 ;提高体育投资的透明度 ;完善体育投资管理体制和加强社会监督等  相似文献   
9.
系统构建体育环境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研究提出了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构建问题 ,包括环境研究 ,建立体育环境学科体系 ;提高认识 ,树立体育系统意识 ;加强体育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0.
终身体育的社会环境建设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终身体育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分析,得出社会物质环境为终身体育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的人环境为终身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动力。经过分析认为,进行终身体育的社会环境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