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秀 《黄山学院学报》2011,13(5):96-100
1919年以后,精武体育会开始向马来西亚等南洋一带华侨聚居地发展,在马来西亚建立精武会达20个,使马来西亚的华人武术传播由私自传授、秘密结社,变成为用学校和武馆形式向社会公开传播的局面。马来西亚精武会传播的内容除保持精武武术传统技艺外,还包括其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并且成功结合了民族文化和西方的体育精神,适应时代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霍元甲等人创办的精武体育会不仅对中国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妇女解放思潮涌起的时代大背景下,精武体育会重视妇女身体素质的提高,鼓励教育和实践,在妇女体育意识的转变上起到了相当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美国"E.T.波尔曼事件"、韩国"黄禹锡事件"及中国"陈进事件"等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件的查处程序表明,已构建健全科研不端行为防范体制和机制的美国,有着正确、及时、秘密的查处程序,并能发挥其应有的公平、公正与效率作用;急功近利而无相关法律规制的韩国,也能正确、及时和有效地查处黄禹锡事件,并积极建立相关防范体制;面对类似突发事件的中国,虽有立法不足、体制不全、程序公正性和效用性欠缺等问题,却也积极推动了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精武粤传的成因主要是社团自身发展的需要,北派武术具有的文化势能,广州等岭南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精武体育会中粤人的人力优势。此举成功地将北派武术精华传播到了南粤大地,大规模地促进了中国南北武术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推动了岭南武术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使精武海外传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张逢 《科学学研究》2007,25(2):239-244
分析吴有训在上世纪30年前后开展的X射线散射研究及这些研究的学术价值和背景,论证其与当时中国“学术独立”的关系,指出这些研究是中国物理学走向“学术独立”的第一步,并为中国科学的“学术独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宇森的电影是他的自白,他以电影诉说他的态度和理想,他将自己所祟尚的中国传统侠义精神融入进了其电影的创作中,因此,他的电影总有浓重的侠义情结。通过探讨吴宇森"英雄片"的主题及模式,将从三方面对吴宇森电影的侠义情结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中国传统"侠义精神"的内涵,然后探讨吴宇森"英雄片"的侠义主题和模式;最后将吴宇森的"英雄片"与西方的动作片进行比较,从中解读吴宇森是如何通过他的"英雄"电影,宣扬中国的侠义精神,如何希望观众透过他的"英雄"电影,认识和发现人性的真善美的。  相似文献   
7.
精武体育会的创立及其"入世进取"的角色定位与近代民族主义目标相契合,是精武体育会立会、发展的时代与群众基础。在紧扣时代脉搏的基础上,精武体育会通过依附和吸纳包括军、政、商等社会名流,延聘各地域武术名家,并通过广向各分会、学校及社团派遣武术师资等形式构筑了武术传播的人际网络。广设分会是精武体育会武术传播的一大特征,由沿海而南洋的拓展路线,使精武会成为以武术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海外传播的领航者。精武会注重搭借各种媒介宣扬自我及个性化社团符号的打造,使其渐成为受众的一种普遍认同。精武会遵循和谐的传播与发展理念,从而使武术得以在延展后更大的多维空间中传播。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武术及其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历史时期,也是各种思潮和现象不断涌现的时期。民国时期的武术从组织形式到功能及活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华新武术》、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等武术组织对近代中国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电影"暴力美学"的变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吴宇森为代表的一代大师创造了"暴力美学"这个名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的欣赏兴趣已经发生了变化。昆廷的几部电影引发了新的"暴力美学"潮流。但是仔细分析,最符合"暴力美学"名号的,还是以北野武风格的作品——最大的暴力是无常。  相似文献   
10.
1910年成立的精武体育会和1894年成立的国际奥委会奉行的思想体系分别以精武主义和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两者在时代背景、创始人的经历、组织目标、组织原则与制度、活动内容与方式、实现程度6个方面具有可比性。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有助于究明19世纪末至二战前东、西方体育发展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特征,并为今天世界体育文化的交融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