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最后一本小说集《故事新编》的创作历经13年,分为三个阶段,其间呈现出复杂的情感变化曲线和曲折的写作心路历程,最终形成和发展了其独特的怪诞现实主义风格,表达了鲁迅对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存在与叙述荒诞性的终极感悟。  相似文献   
2.
一般人看来,儿童学,特别是童话中少有沧桑的人生忧患。但在李小海笔下的童话世界中则既充满了浓厚的儿童情趣,又饱蘸着浓郁的忧患沧桑。  相似文献   
3.
马华诗人林幸谦诗作的独特不仅仅在于原乡迷思与边陲叙述,还表现在面对荒诞的历史境遇,机智地以语言为策略,巧妙地避开思想重负,逼近人类的生存本质,以表现人类最为内在的精神为己任。  相似文献   
4.
加缪之所以饮誉于世界文坛,是与其独特感受世界的方式描摹并刻画着"疏离"、"荒诞"、"反抗"、"自杀"、"自由"与"正义"为重大主题的戏剧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更需引起关注的是,他以高瞻远瞩的视域警醒地审视着当下人类现实的处境,强而有力地明示了己身存在意义所隐含的生命意识——"活得最好"与"活得最多",导出了"荒诞"意识背后隐潜、凝现着的种种生命精神与真实存在,势必给予人们可贵的生命思想以最新指引。  相似文献   
5.
虽然混杂着荒诞美学,同时汇编了时事杂闻,但《第七天》依然呈现出一种失真感。文本所包含的各种意识形态及其媚俗趣味,是其迎合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必然结果。《第七天》的生产过程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商业写作模式的缩影,反思这种写作模式对当代文学价值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变形记》利用人变成甲虫这一事件体现异化主题,体现卡夫卡对世界和人的认知与理解;用荒诞而真实的故事体现扭曲的现实和抽象化的内容,表达人们内心的恐惧从而引发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7.
东西的长篇小说《后悔录》,立意奇崛、个性彰显。以历史为透视镜,将日常生活中的悲剧与喜剧合而为一并作极端化呈现,突现了荒诞的魅力以及人在面对荒诞时,人性深处无法逃遁的灵魂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义的鼻祖卡夫卡用文学的形式最早的传达出了20世纪的时代精神。卡夫卡短暂封闭的人生经历和敏感孤独恐惧的生活体悟,使他的创作不能不对弱者的生存的困境及其抗争的悲剧必然性关注和思考,并给予来自生命深处而又力透纸背的艺术表现。本文力图阐释卡夫卡笔下的人物——弱者的悲剧生存状态,并指出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在于外部世界的行动逻辑与个体思维逻辑的对立和冲突。  相似文献   
9.
“怪诞”是一种美。这种美尽管从未占据主导地位 ,但它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潜流 ,而且源远流长。陈老莲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成就同其绘画艺术及其人物画独特的审美价值 ,无疑是与其“怪诞”的画风密不可分的。陈老莲人物画“怪诞”的造型特征 ,具有特别的形式美感与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读莫言的小说,我们的视、听、嗅、味、肤诸种感觉及幻觉随着阅读被充分调动。我们叹服于莫言在爆炸的感觉世界中的理性思考。他的小说反映并迎合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市民阶层在外来明与化冲击下的暴露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