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13篇
科学研究   5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08篇
综合类   13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是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学校体育是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多发区。通过对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的研究,使学校体育在面对学生伤害事故时,有法可依,也使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中,更明确各自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权利和义务,依法保障师生双方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体育几个热点问题的法律责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使用违禁药物和方法可以按吸毒处罚;裁判员贪脏枉法应按公务人员接受贿赂定罪;竞赛中严重伤害要以故意或过失伤害承担民事责任;体育法律的执法主体应独立、居中.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部分大学生运动伤害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为开展大学生运动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现况调查法,对合肥四所大学学生进行伤害调查和流行病特征分析,发现田径、球类等大运动项目伤害比例最大,受伤类型以皮肤损伤、韧带损伤多见,受伤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规范。因此,应加强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真正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建立的海事直接经济损失预测模型在某港口的运用检验,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对海事直接经济损失的预测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角度结合肌电图对足球运动员短距离冲刺跑时腘绳肌活动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腘绳肌损伤的主要原因,并对足球运动员比赛中预防腘绳肌损伤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划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有多种。章提出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主要原则,对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承担作出具体分析,提出伤害事故预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警体运动损伤预防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体育运动包含大量的技战术训练内容,运动损伤的类型特点与其他运动损伤差异较大。对其深入探讨有助于提高教学和训练的成效。从警察体育运动的项目特点分析出发,探索性讨论在警察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运动损伤的一般性规律,提出运动损伤的具体预防机制,供广大警体教官参考。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中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学校体育中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这种情况结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从法学的角度对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学校应履行的义务和学校承担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促使学校积极履行义务,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信阳师院体育系134名学生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表明男生的损伤发病率为75%,女生为46.2%.其损伤特点男生多是急性伤,女生多是慢性劳损伤,损伤呈多发性.造成学生受伤最多的运动项目依次为篮球、田径、足球、体操.建议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教师要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注重研究教法.  相似文献   
10.
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就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运动损伤关系研究中的研究设计与变量选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应将人格变量置于一个多变量影响的系统中,探讨其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影响,着重关注人格特征作为中间变量的影响效应;在对损伤变量进行考察时,要关注的是损伤测量的客观性、精确性和敏感性。此外,还应对慢性运动损伤与运动损伤发生关系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