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在建构《大学章句》的体系时,采取了一种志与功相统一的说理方法。这种方法既表现在《大学》经章里,也表现在《大学》传章里,而且在不同的说理层次上,存在着不同的志与功的统一,既有纲领之间的志与功相统一,也有条目之间的志与功相统一,这分别体现在经章与传章里,而且基本上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钟嵘《诗品》评曹植诗“情兼雅怨”,由此引出“雅”这一美学概念来体味曹植五言诗作。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释曹植诗歌的“雅”。其一,对《诗经》中“小雅”的继承;其二,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相关;其三,表现建功立业的博大胸襟和怀抱。  相似文献   
3.
梁武帝萧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帝王。他即位后,鉴于宋齐两代因争帝位而被杀者达十人之多,牵连而被杀的贵族数不胜数。因此,为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和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他选择了用佛教来治理国家,其目的有三:一是转移上层统治阶级的视线,削弱来自内部的威胁;二是扰乱人民的思想认识,麻痹人民的斗争意识;三是佛教的本土化发展趋势能促进政教结合。由于梁武帝的崇佛,虽然促使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但也加速了梁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4.
辽太祖东征渤海后,从现实出发将精通汉唐文化,拥有文治武功的皇太子耶律倍改封人皇王,建立东丹国,因宜为势治理渤海的同时,以期消除大举南下辟地的分歧,实现思想统一,最终酬其中国之志。这种变化同时也取决于耶律倍的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5.
周佛海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人物,他之所以朝秦暮楚,变化多端,其内因主要在于他的政治野心和实用主义。政治野心是周佛海政治信仰多变的前提,而实用主义则是他政治信仰多变的支柱。  相似文献   
6.
“与物为春”乃是因和谐融洽的物我关系所引发的审美体验。具体而言,它表现为“万物与我为一”与“与物化而不以心稽”。前者意味着主体消解了自我与他物之间、他物与他物之间的人为界限,主体与他物在道的层面泯然相亲。后者意味着主体与他物之间无心的顺应,主体既不以一己意志去主宰他物,亦不因功利关系而迎合他物,物我相宜无逆。庄子与物为春的审美体验,启发了中国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情感因素在俄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从语音语调的模仿到自由交流,学生学习语言离不开自尊与意志这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新世纪俄语教学,应从静态的语言知识教学走向动态的情感交流,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志趣,使俄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社会背景下,庄子在对社会的批判中提出了自然无为的基本主张,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无君、无为和返朴。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发掘及其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一生无不可对人言者”,从不做口是心非之事,司马光不是“保守派”、“守旧派”,他的改革主张曾开北宋中期变法之先河。他强烈要求变革赵宋立朝以来的“三冗”、“两积”、“滥赏奢用”积弊,在变法的切入点与如何改的问题上与王安石政见有异。对新法颁行后出现的弊害,他力行罢废,操之过急,犯了与王安石同样的毛病,有得有失,应具体分析,不应以王安石划线,对其妄加诬罪。  相似文献   
10.
青年毛泽东有着独特的圣贤豪情观,他认为具有伟大的思想、掌握大本大源问题以及具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修养是作为圣贤应具的基本特质.这种圣贤豪杰观的产生是当时社会时势的诉求,也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追求目标.这是湖湘文化深刻影响的思想结晶.青年毛泽东的这种圣贤观,对其一生的成才、品格、工作方法等都有极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