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和网络文学是伴随着西方“后现代化”而孕育、萌芽、成长、繁荣起来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诸如认知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尽管学术界对网络文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网络文学大量客观存在着。网络文学具有以下特征:创作主体的网民化;创作动机的娱乐化;文本特征的立体化;作者读者的互动化;文本传播的快捷化:文本价值的多元化。网络写手大多年轻化、城市化、小资化,主要为白领阶层和大学生,往往从事网络、金融、法律、编辑、广告、艺术设计等工作,网络技术异常娴熟。网络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游戏的味道,不少网络写手就曾坦言,自己的创作就是为了自娱娱人。在创作主题和思想内容上,网络文学回避崇高,消解载道,拒绝代言,推卸责任,追求愉悦。在创作手段上,网络写手广泛运用“拼贴”、“意识流”、“蒙太奇”等艺术表现手法,使网络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特魅力和意蕴。网民的点击、评说以及网站的定期TOP排行榜大大激发了网络写手的创作热情,网民的参与不仅仅表现在阅读的选择和评点上,有时更直接地表现在参与创作上,即网民的回帖和评论,也成为网络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文本传播的快捷化表现在作品面世的快捷化、读者反馈的快捷化和文本更新的快捷化。网络文学活动的核心是网民的创作、阅读、评论几乎同时展开,同步进行,共同完成,所以它比以往任何传媒对文学的推动力、冲击力都大。  相似文献   
2.
刘肖 《新闻界》2007,(4):37-39,85
本文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这一命题产生的美国语境入手,考查它在美国语境和中国语境下各自的阐释力,进而寻求对这一命题更深刻的认识。本文认为,对这一命题的讨论和研究要有较好的问题意识,不能泛化和无条件的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3.
《梨园春》把传统戏曲搬上荧屏,对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创新性经验之中:一是在戏曲内容方面植入独立自由的人格因素,二是在审美趣味方面高扬娱乐价值,三是在戏曲形式方面运用现代技术和传媒手段对古典形式做景观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全国8所211重点大学大学英语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的分析,对广东地区15所高校经常使用风趣言谈的64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利用 SPSS21.0分析男女教师在选择制笑策略方面的差异,同时从模因论角度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语言现象并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非任意性双重属性,即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原本是任意的,没有必然性的;但二者的关系一经固定之后,就具有了约定俗成的规定性。此后,用已然的语言符合来组织另一类语言符号时,就必须遵守这种先在的规定性,这就形成了汉语的理据性,而在汉语中,尤其是在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6.
在元散曲的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在习惯上更关注其思想价值而忽略其文体特点,于是远离了这种文体与生俱来的内容和风格上的特性,忽略了这种文体的实用功能及作者在使用这种文体时的目的与创作心态,以致产生了许多曲解。散曲是歌词,而且是通俗歌曲的歌词,它的特性是:娱乐性、世俗性和谐谑性。只有充分认识和尊重这些特性,才能对作品作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从化学学科的特点、高师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国内外科学教育改革等方面探讨了为非化学专业高师本科生开设生活化学实验、趣味化学实验等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讨论了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特色,总结了开设该类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的“神思”论是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论,刘勰以“想象”与“意象”的联系,揭示了表象运动的形式;以“具象”与“思理”的关系,阐明了理性思维的作用;以“积学”与“养气”为前提,解答了培致思维能力的条件及灵感思维的问题。这样,就从形象思维特点、运行方式、培养机制以及它与理性思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艺术思维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陆机《文赋》创作构思论的基础上,又作出了新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网页设计中 ,访客计数器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文章讨论了两种计数器设计和趣味性显示效果相给合的的方法 ,并给出相应程序  相似文献   
10.
蹴鞠,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发展于汉魏,繁盛于唐宋,至明清渐衰落。汉魏时期的蹴鞠运动具有浓厚的对抗竞技性,作为军队训练的手段,受到统治者和军队的重视。唐代则向单纯的娱乐健身性发展,成为一大社会民欲,逐渐失去了军事竞技和训练的作用。宋代蹴鞠运动职业化,表演色彩浓厚,出现了专业组织。自明以后在宫中遭禁,转向民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