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是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认定不作为犯罪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义务有:法律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深入研究这三项义务对司法实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E-governance is, essentially, a social exchange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their government through which the citizen creates public value as well as acquires private value. The direct effects of participation antecedents on participation outcomes have been fully examined, but few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t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value perception. The roles of perceived public and private value between the participation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remain unclear. Private value merits careful research in particular as the E-governance environment is being shaped by increasing privatization and continuous IT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cognitive integration theory and the civic voluntarism model, this paper propos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xamine the mediating roles of two values. We built a complete research model encompassing ten hypotheses centered on citizen e-particip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reen commuting governance. By analyzing survey data on a green commuting platform, we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s of these two values and greater effect of private value acquisition on continuous e-participation intentions than public value creation. Our results have important research implications in regards to the roles of perceived values in participation, especially perceived private value.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前因与作用机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济 《软科学》2014,(11):107-110
在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行为意向的前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对典型研究成果的回顾发现,既有研究呈现出了一定的动态发展特征,且围绕三条主要线索展开:即以质量、价值、满意为主要前置变量;以理性行为等理论为基础;引入新变量或重塑既有模型。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完善相关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英汉比较的理论探讨了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如果定语从句结构简单,就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定语结构;如果定语从句结构复杂,就应该灵活运用其他的方法来处理,如重复先行词、译成状语从句等方法。总之,不管英语定语从句结构是否复杂,都要翻译成正确的汉语习惯表达法。  相似文献   
5.
合理判别降雨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并研究初期冲刷效应的冲刷强度和影响因素,对城市雨洪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污染物初期冲刷率(MFF30)(当产生前30%的地表径流时,累积污染负荷比例与累积径流比例的比值)的5级分类标准。通过测定北京地区不同量级的降雨事件中不同特征子汇水小区的地表径流及其水质,分析影响TSS、COD和TN这3种污染物冲刷强度的降雨和下垫面因素。结果表明,MFF30的5级分类标准可用于准确地定量判别和比较初期冲刷效应。在其他降雨或下垫面条件近似的情况下,前期干燥天数、雨强的动态变化、子汇水小区的漫流宽度和坡度,和交通流量对初期冲刷效应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学习心理的角度出发 ,探讨在少学时工程制图教学中 ,如何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 Auto-CAD2 0 0 0 ,为组合体教学提供先行引导材料 ,以求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组合体章节中所遇到的认知方面的障碍 ,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列举实例,对比分析了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的差异,提供了在上下文中辨别这两种从句的具体方法,并强调了正确掌握和使用定语从句及同位语从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约束论”明确了反身代词必须有一个与它同标的,而且统制它的成分作为它的先行语。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性和数这些名词性特征上保持一致,缺少了这种一致性将产生出不合语法的句子。而一些实际运用中的句子,揭示了该理论在描述充分性以及解释充分性上的欠缺。语料库分析方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言直觉的不足。基于此提出相关假设:反身代词和先行语在人称、性和数这些名词性特征上有时可以是不一致的,空语类大PRO可以解释为反身代词的先行语,先行语可以是隐含性的,等等,对于“约束论”而言是一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郭文臣  陈安琪 《科研管理》2022,43(11):191-199
组织人力资本是组织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组织人力资本近年来得到持续关注。为了厘清组织人力资本的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本文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比了147项研究、151个独立样本中的606个效应值。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组织人力资本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以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组织特征(包含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组织支持),团队特征(招聘实践、培训实践、竞争性薪酬、绩效反馈、内部晋升、员工参与、共享机制),个体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态度);组织人力资本也从两个层面对组织和个体产生影响,即组织人力资本在组织层面推动组织绩效、组织创新、组织学习、竞争优势,在个体层面助力个体行为、个体绩效、职业生涯发展等。本研究旨在全面梳理组织人力资本形成、发展与转化的作用机理,由此推进个体与组织之间良好的正向动态循环,持续促进二者协同发展,为组织人力资本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恒 《海外英语》2012,(2):235-236,240
代词作回指语是回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代词的回指功能是保持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正确解读代词的回指指称意义对于把握整个语篇的主题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可及性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依据影响回指可及性的四大因素:距离,竞争性,显著性和一致性来分析代词的所指对象的确定以及其回指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