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斌 《职大学报》2005,(2):97-101
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在其漫长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某种恒定意义的美学属性, 即悲剧情节是一个逐渐加剧的受难过程,悲剧的核心是某种合理性价值的毁灭,悲剧的美感效果是诉诸于怜悯和恐惧基础 上的崇高美,这样,对悲剧的分析和评价必须建立在对悲剧自身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否则,就会陷入道德化审美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地裂缝是地下断裂构造在地表土层形成的痕迹,地裂缝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对大同市地裂缝的现状、危害情况、基本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然灾害综合分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2 0 0 0年TM影像为基础获取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 ,结合近 4 0a的气象资料 ,选择干旱、沙漠化、水土流失、白灾、盐渍化、霜冻等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分区与评价研究。进一步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极重灾害区、重灾害区、中灾害区、轻灾害区、微灾害区等 5个灾害等级区域 ,并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自然灾害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先秦两汉时期地质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繁。先秦发生地质灾害35次,西汉发生地质灾害59次,东汉发生地质灾害120次。这些灾害在年际分布上具有频发期与稀少期相间的周期性;在年内分布上存在着季节的不平衡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区域的差异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复杂的规律性,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长久性、复杂性、破坏性的严重影响,这使得统治者对其极为重视并积极实施救灾、减灾、防灾政策加以应对。探寻先秦两汉时期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历朝政府应对灾害的功过得失,对当今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祥瑞灾异作为一种传统的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较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社会,其主要政治功能在于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服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祥瑞灾异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政治功能因时代不同而有差别。另外,祥瑞灾异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牧区雪灾具有灾情重、救济难度大的特点,致灾直接原因是“冻”与“饿”。根据内蒙古雪灾的特点和致灾的原因。内蒙古抗御牧区雪灾的思路应该是以防灾为主,以救灾为辅,建立雪灾抗御系统。沿着这个思路。内蒙古抗御牧区雪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牧业人口、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加大传媒的宣传力度、转变牧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兰州城市安全问题的分析,指出主要问题在于城市设施密度过大、城市开阔空间流失、人口规模超过环境容量,对于地震,缺乏综合防灾法律体系,安全文化教育匮乏。建议架构应急减灾机制和社会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使其规范化、法制化,使用高科技手段,建立城市灾害风险基金,加强城市合理规划与建设,最终构建城市全方位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有一定的规律 ,掌握原始灾害资料 ,属于编写和印发档案编研工作的范畴。档案部门编辑自然灾害资料 ,应从广泛利用各种史料 ,总结灾害规律 ,辑录灾情照片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 ,以全面实现自然灾害资料的存史资政价值和宣传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灾后心理干预机制:当前政府管理中的新课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会给灾难相关人员的心理留下严重的创伤。构建我国灾后心理干预制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笔者在论述构建灾后心理干预制度之必要性的基础上,强调政府在此方面的责任,并对构建这一制度的相关因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沈阳城市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显性灾害和隐性灾害。自然灾害的预防需要在研究其形成规律的基础上,依靠科学地管理来完成。社会(人为)灾害的预防需要提高各阶层人士的素养,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