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新兴的时装风格,简约主义在中国当代时装界获得了许多关注,它强调简化时装的装饰元素,提升时装的细节品位与质量。简约主义风格在中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与发展动力,与逐渐在中国社会中所汲取许多独特的创意来源密不可分。首先,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使得抽象的图案创作为设计者所注重,成为了简约主义风格产生的基础。其次,中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自然与禅意,在本质上与简约主义相融相通,成为其时装设计的重要灵感源泉。再次,平面设计界的扁平化潮流也为简约主义的新发展带来契机与新生活力。总之,中国当代时装设计善于从各种途径发展简约主义风格,从实践上证明了以少见多、以简见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最早出现在犹太民族的下层群众之中.到2世纪中叶,基督教在罗马已从没有自我意识的初期阶段发展成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具有独立形态的一种宗教.但年轻的基督教却屡遭厄运.直到四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才得到帝国官方的正式认可,这为后来狄奥多西皇帝宣布其为国教奠定了基础,基督教也实现了其发展历史上的关键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信人》从儿童的视角续写成人世界错乱架构下的儿童幽默的集体记忆,揭示了文革中以信人为代表的底层知识分子对文化的坚守和捍卫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坚定守望,反思了法制缺席下,人性及道德崩溃对社会的灾难。  相似文献   
4.
“温柔敦厚”诗教体现了孔子在艺创作思想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强调诗歌既要有发挥社会教化功能的“质”,又要具备恰如其分的外在表现形式“”;它赞赏用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表达作的喜怒哀乐以达到政治教化的目的。这一理论对宋词的创作和词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雅正之旨是“温柔敦厚”诗教的核心,宋词的崇雅倾向正是孔子诗教理论在后代的回声。  相似文献   
5.
唐代“冥报小说”所反映出的佛教世俗信仰不是一种纯粹的宗教信仰,而是与宗法制的社会形态相结合的产物。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作为世俗生活样态表现出来。佛教信仰的生活样态又是主体在心理及精神上需求的表现。在唐代俗众的生存哲学中,由于认识水平的低劣和教化要达到的目的,促使信仰威哧成为一种规范制约力量,亦成为一种社会的根本需要。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唐代“冥报小说”是唐代社会风俗史和心灵史一个侧面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周宁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1):100-102
李大钊的互助进化思想可区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李大钊反思一战,鼓吹个性自由与共性互助的联治主义;后期,运用互助进化学说调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以实现社会主义心物、灵肉均衡一致的进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外交理念中的使命感受到殖民地时期清教传统与美国立国之初各种政治信条的双重影响。使命感意识对美国外交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山巅之城"模式影响下的孤立主义;其二,输出"美国信条"模式影响下的干涉主义。在美国的外交实践中,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五四文坛的“童心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和外国儿童文学的影响催生了“童心崇拜”的热潮。童心作为反封建专制的突破口和反污浊人世的避风港而被礼赞,它寄寓着新文学作家们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童心崇拜”极大地张扬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和童心“美”,从而加速了中国儿童文学获得现代品格和审美品位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儒家学说由先秦诸子学之一的原始儒学转变为汉代经学 ,其中有着内在的思想发展规律。考察先秦儒家道论 ,可以看出 ,孔孟之道重在日常的人伦践履 ,荀子论道更强调其作为认识论上的真理 ,《易传》则通过道、意、言的关系 ,把道与儒家经书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了经书的真理性。汉代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家道论 ,提出了“深察名号”的认识论和“微言大义”的经学解释学 ,为汉代经学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小学双语科学课的教学不能上成外语课。双语教学应通过简单渗透和整合,达到双语思维,以童心教学法激童趣、塑童心,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