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科学判断了党的历史方位,先在全党开展“三讲”,接着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继往开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发展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在,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2.
时下中国进行着一场艰巨复杂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运动,这场运动呼唤理论的指导。文章从马克思对各种思潮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谐社会的实现(即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路径等四个方面的论述,探讨和谐社会的马克思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3.
氏族和村社是古代社会的最基本组织。氏族是共产主义的原型,村社只有半共产主义的性质。通过对这两种社会组织的考察,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包括三个方面:财产共有、直接民主和互助友爱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4.
试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的隐性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带有马克思特有的隐性话语。对比他在此前的著作中,交往的主体———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由人本主义的思想转到认为人是生存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个体。而人的交往环境则是社会的普遍异化以及交往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它产生的理论背景是:英法德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理论;马克思《手稿》中和谐社会思想: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和谐状况及其根源的揭示;和谐社会———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其当代价值在于:首先,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其次,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最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社会矛盾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众多理论在实践层面的最终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不例外。共产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提出了"无穷无尽"的生产力要求和满足"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要求。而生态文明理论则又要求人们最大程度上地实现节约化生产。在西方思想家的错误理解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论存在着一种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至上的生产主义思想,于是在他们的理解中共产主义社会与生态文明在生产层面便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本文旨在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并以此阐明笔者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将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最高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从社会历史现的角度看是人本主义劳动异化史现到唯物史现的转变。“人的本质”、“私有制”和“共产主义”等范畴在两种历史现的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这体现着两种历史现逻辑框架、推理方式以及理论结论的不同和联系。分析这些范畴的不同内涵,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马克思历史现的转变及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The function and meaning of voting can vary across political systems. Despite its diffusion as a norm alongside the global spread of political liberalism in the post-colonial period, women's franchise continues to expose key fault lines in the foundations of democratic theory. Recalling the Third Comintern's debates and activities in the aftermath of World War I,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gender organized the left's critiques of bourgeois parliamentarism and its imperial tendencie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It draw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how,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anti-capitalist and anti-colonial struggles, the woman suffrage issue juxtaposed the promises and premises of bourgeois and proletarian internationalism, the democratic potential and limits of electoral systems and their political alternative, the soviet. From these experiences,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radical challenge that gender po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democratic imaginations.  相似文献   
9.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发展中一个特定阶段的主题,它是一个过程,时代的本质并没有变.高校德育要跟上时代,必须突出共产主义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面,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主要地理解为科学的立场和方法。从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层面,邓小平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主要地理解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在具体特征上,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思想体系,是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立场和方法,而且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