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090篇
科学研究   31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64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言之域作为哲学论辩的重要对象 ,很早已进入中国哲学的论域。历史地看 ,中国哲学在从认识论之维考察名言与存在的关系的同时 ,也对其中涉及的语言与存在的关系 ,作了多方面的思与辨。语言作为人把握世界及“在”世的方式 ,既以人自身的存在为根据 ,又内在于人的存在过程。以独语、对话为形式 ,语言不仅在个体之维影响着自我的存在过程及精神世界的形成 ,而且在类的层面上构成了主体间交往和共在、实践过程及生活世界的建构所以可能的前提。中国哲学在上述方面的看法 ,对深入地把握语言与存在的关系 ,提供了历史的视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野草》为考察个案,分别论述了二者的直面与超越层面,又在比较中指出了《野草》的虚妄哲学对《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佛、道思想指归在生存穿透性上的超越,进而试图梳理出一种现代人格对一种古代传统人格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论王弼"无"范畴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是王弼玄学的核心范畴 ,也是整个魏晋玄学发展中的最基本的概念。王弼的“无”有五种涵义 :本体义、生成义、抽象义、功能义、境界义。这五种涵义又分为三类 ,即本体义、生成义、抽象义的“无”为一类 ,后两种涵义的“无”各为一类。由于“无”的第一类涵义中的生成义和抽象义的矛盾 ,导致了魏晋玄学的逻辑演进。  相似文献   
4.
让市场选择期刊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刘玉兰 《编辑学报》2002,14(1):50-60
期刊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基本的读者群、作者群和自己的市场.  相似文献   
5.
文化可分为自在的文化与自为的文化。教师的教学生活可分为日常教学生活与非日常教学生活。自在的文化与日常教学生活具有内在一致性。日常教学生活这种自在的文化表征通过教师思想意识上的保守性、日常教学活动的重复性以及教师处理日常教学事务的经验性而表现得淋漓尽致。要对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进行文化改造,必须变革日常教学生活的文化根基,在自在文化与自为文化之间保持张力,构建教师学习协同体,促进教师的教学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应用锥上不动点理论讨论了一类包含许多时滞人口模型的泛函微分方程的正周期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7.
学习必须主动、独立、创新,培养实际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自主阅读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总结能力是自主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在中篇小说<狐>中,通过一男二女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否定了现代人男将不男、女犹不女、阴阳两极严重失调的悲剧性的生存模式,探讨了重构男女关系的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苏及其诗歌都是由生命唯灵论运作而建立起来的作为人灵的痛苦世界.刘苏的诗歌意义基于生命时间的深处和精神空间的至高点,穿行于无限的起点和终点而将精神诗歌写作提升到为一种本质的宇宙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定地在诗歌的本质语言的方向上持存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社会群体中特殊的职业,它担负传承人类文明、培育一代新人的神圣使命,其职业本质和道德规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树人意识、师表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惟有此,方能使教师的职责得以实现,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