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矩阵光学中 ,矩阵逆变换和物理逆光路的逻辑自洽问题 ,揭示了抽象的矩阵操作和实际的物理过程的一致性 ,最后指出 ,它们的统一性 ,本质上在于宏观物理现象的宇称守恒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绘制酸碱滴定曲线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进行繁杂的pH值计算,只需知道弱酸或弱碱的离解常数就可很快绘制出酸碱滴定曲线.  相似文献   
3.
对氧化还原滴定反应计量点电势的通用计算公式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探讨,对公式作了准确表述和具体证明.该通用计算公式能解决对称电对、不对称电对和有H+参加的氧化还原滴定反应计量点电势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酸碱滴定可行性的经典理念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碱滴定可行性的经典理念是以终点误差为根据,以弱酸的平衡浓度Csp和离解常数Ka来表征酸碱滴定可行性,并把CspKa≥10^-8作为表征酸碱滴定反应可行性的判据.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只有根据终点观测误差推导酸碱滴定可行性才有实际意义,即根据平衡浓度Csp和酸与碱之间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t来表征酸碱滴定可行性.相应地,表征酸碱滴定反应可行性的判据应该是CspKt≥10^6.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分析的教学中,将逆向思维解题方法进行适当的归纳和分类,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EDTA配位滴定法,结合反滴定方式测定NaCl-BaCl2混合盐中的BaCl2时的相关问题.对照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BaCl2的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用铅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电位滴定法快速测定3,5-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磺酸钠(SIPM)母液中硫酸含量的分析方法,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做到达标排放,需对硫酸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对母液进行控制.试验证明采用铅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滴定法测定该体系的硫酸根,不仅能满足工艺中间控制的要求,而且操作简单,省时,费用也低,扩大了铅离子选择电极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滴定出强酸-弱酸混合体系中所含强酸的量,需考虑在不同的准确度要求条件下,混合酸体系中弱酸的浓度范围要求。基于混合酸滴定过程终点误差的2个来源分析,提出了混合酸体系中终点误差(TE)计算的新方法。在指定的终点误差要求和强酸的浓度范围条件下,计算了HCl-HAc、HCl-六次甲基四胺盐两种混合酸体系中HAc、六次甲基四胺盐浓度范围要求,随着各酸碱指示剂变色点pH值的增大,两弱酸浓度的上限要求逐渐减小。在|TE|=1%条件下,当HAc、六次甲基四胺盐浓度分别低于1.18和0.135 mmol/dm3时,可采用任意酸性指示剂准确滴定0.1 mol/dm3浓度范围的HCl含量;而当两弱酸浓度分别低于10.6和10.5 mmol/dm3时,准确滴定出混合酸体系中1.0 mol/dm3的HCl含量亦可采用任意酸性指示剂。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当前药学本科《无机化学》教学现状作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即传统理论教学与PBL理论教学、经典实验逆向思维教学法与综合实验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改措施,以实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及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刘薇 《科教文汇》2011,(2):30-3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总会对一些学困生的问题加以关注。在不经意间就想到那帮可爱却总是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的孩子,于是在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的同时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写下这篇文章,算是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