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汉语保留宾语结构(如张三死了父亲及张三被杀了父亲)的句法生成机制提出解释。根据本文的分析,动词之前的非论元名词组不再是句子的主语,而是在标句词组(CP)的指示语位置上基础生成的话题。动词后的客体论元名词组并不处在它的基础生成位置上。该论元名词组在动词之后的逻辑宾语位置上基础生成,因为受到格因素的驱动,移位到TP的指示语位置接受主格特征核查。然后该名词组经过右向外置移位嫁接到了TP上。右向外置受语用因素作用,其结果生成一个句末焦点。本分析模式不仅具有经验和理论优势,而且可以为其他一些相关的棘手结构提供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
焦点分类和定义不一,焦点种类多;一些研究者过分强调末尾点原则;韩礼德派的信息结构理论与布拉格学派的功能句子观之间,以及交际语法和广义信息结构理论之间有对立的观点,这些是信息结构理论研究混乱的主要原因。从焦点分类和定义出发,纠正在焦点的位置、标记主位的功能方面存在的片面看法。批评在翻译中滥用末尾焦点、尾重原则,在话语分析中顾此失彼、追求完美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