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1895至1945年间俄国(苏联)对中国东北的资本输出问题,即资本输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资本输出的主要机构(俄资银行)、资本输出的媒介物(卢布)以及中国东北民族金融资本同外来金融资本的矛盾关系。这个问题与外国垄断资本对中国东北的争夺以及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地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静  刘国光 《软科学》2016,(6):53-56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采取进口国投入产出技术系数和碳排放系数测算了在加工贸易背景下中国对主要贸易国的出口碳排放总量和单位碳排放强度,比较了现有的几种测算方法下中国出口碳排放的差异,分析了加工贸易下影响中国出口碳排放的原因。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走低,中国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状态导致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1)越低、中间投入占比(interput1)越高,中国的出口碳排放和单位碳排放强度越低。加工贸易进口令中间品生产污染转移至国外,降低了中国的出口碳排放总量和单位强度,验证了中国的"污染天堂"理论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分析双边贸易强度、产业结构相似度、出口结构相似度和产业内贸易指数与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相关性,利用1990-2011年的季度数据建立OLS与3SLS模型对比分析中日经济周期协动性的贸易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双边贸易强度、产业结构相似度、出口结构相似度以及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周期协动性是正相关的;在经济周期协动性的贸易传导因素中,产业结构相似度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系数最小,出口结构、产业内贸易相似度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离不开进出口的因素。本文通过对1979-2008年我国进出口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三者互为因果,但相互影响的程度并不是太高。主要建议是应该重视进出口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不断调整进出口战略,进一步理顺进出口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通道,从而实现三者长期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江涛涛 《大众科技》2014,(2):138-139
文章从环境、市场、政策、传统等因素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汽车出口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不断推进,环境和贸易关系的问题成为各经济体共同关注的焦点,绿色壁垒应运而生。从绿色壁垒形成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其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认为提高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竞争力应当实行环境和贸易良性发展的生态贸易战略,从政府、产业、企业等三个层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以来,纺织品配额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进入了“后配额时代”。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手段,试图抵制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国不同类别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国际与国内市场双重挑战与机遇下寻求最佳的出口策略。  相似文献   
8.
自1993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顺差,成为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国际储备不断增加,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如何减少贸易顺差已成为不得不做出的策略性选择。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扩大进口、抑制出口的政策。在此经济背景下,对这两种策略进行SWOT分析,结合中长期调控目标,提出如何趋利避害,双管齐下“压顺差”的策略选择对平衡贸易收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南洋市场的开拓与近代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出口对象国的不同,于我国工业化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南洋作为华侨集中之地,实业家加紧对南洋市场开拓,取得了很大的海外市场份额,对我国出口加工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化过程影响巨大;但国货生产在利用华侨优势获取经济利益时也滋生了一些负面因素,这制约了中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阜新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成为国务院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以来,为了很好地开发、开展、完成对日劳务输出培训教学工作及对此所做的充分调研,明确了对目农业劳务输出培训的培养目标。根据培训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建立教学评价体系,编写了相关教材,指出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