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7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教育   2468篇
科学研究   1120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36篇
综合类   33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采用高速摄影、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男子跳远运动员和国内外优秀选手助跑速度变化而影响起跳效果的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跳远助跑各段落速度的变化对起跳效果及成绩产生很大影响;西安体育学院男子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低,起跳前两步速度、速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影响起跳初速度;跳远起跳前一步的速度、速度利用率对提高起跳效果要比起跳前9—10m段的速度、速度利用率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了田径运动成绩与运动这间的关系。认为田径运动成绩虽然表现在时间、高度和远度上,但实质是个速度问题。只有获得高的运动速度,才能有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并进一步总结出与成绩关系最为紧密的3种速度,即跑的后蹬速度,起跳速度和器械出手速度。分析了速度产生的原因以及创造和保持高速度运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影、影片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助跑最后第三步和最后第二步速度的变化比较、助跑最后第二步摆动腿支撑阶段的速度变化及其动作结构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第三步至最后第二步摆动腿着地瞬间呈加速状态,助跑最后第二步摆动腿支撑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较小;助跑最后两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两部高速摄影机及两台瑞士产KISTLER测力台对我国10名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动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①左脚着地后的突停制动与蹬伸动作对提高投掷效果有良好效应;②左腿强有力的支撑与快速蹬伸与投掷效果高度相关;③左臂、左肩及躯干的转动式鞭打动作与力效应特点,以及力梯度、垂直冲量、平面力矢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与提高投掷效果的关系;④为用术语方便起见,可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简称为左侧撑蹬。  相似文献   
5.
6.
7.
教师的专业成长 ,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条路径”凸现教师自主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策略上 ,重视提升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倡导教师个人生活实践的体验、感悟 ,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系统化、经常化 ,寻求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8.
首次报导了我国富裕家庭的少儿体质健康与生长发育的现状与差距。指出经济条件好的富家子女在生长发育指标上呈优良态势,其中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的均值,超过全国城市同龄组水平。但血红蛋白总体水平偏低,贫血比例较高,鸡胸、漏斗胸也有一定数量,以男孩为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教育与劳动者素质、教育对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的影响、教育与消费、教育与产业结构等方面说明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突出作用,还分析了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特殊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速摄像、录像解析及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陈奇投掷步的技术特点:助跑距离较长、助跑速度较快,第二交叉步前后速度损失同投掷成绩呈负相关;第一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的增加幅度同交叉步前后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负相关,第二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的损失幅度同交叉步前后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负相关;最后一步前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幅度同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