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整合理论探究电影《假结婚》中谎言产生及说谎者心理空间的动态变化过程,重点分析其产生机制。影片中谎言的整合过程总体上可以分四步进行:事实间矛盾的意识建构,建构替代品,形成新的概念和结果,说谎者进行认知运作。通过对影片中女主人公谎言的认知机制分析,旨在为谎言的产生机制提供认知机制和认知动力,并为探究说谎者在说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认知活动提供一个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刘胡兰的事     
今年1月12日是刘胡兰就义60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位中国共产党烈士名册中年龄最小的女英雄,笔者将搜集的史料整理成篇,讲述一个真实的刘胡兰。一、贫寒家庭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改名为刘胡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当时,全家有7口人,爷爷刘起成,奶奶石三农,大伯刘广谦,大娘权奴则,父亲刘景谦和母亲王变卿。刘景谦自耕自种40多亩土地,为人勤劳朴实,安分守己。由于长期的清贫与劳累,生母身体虚弱多病,1937年9月,在刘胡兰5岁、刘爱兰不到2岁时患肺结核去世。1940年,胡文秀从南胡家堡嫁了过来,成了刘胡兰的…  相似文献   
3.
结合女性主义相关理论,从弱化女性身份、挑战不平等"契约"和探求自我解放之路三个方面着手,对《无名的裘德》中淑的形象进行了分析,展现了一位大胆追求自由平等、努力寻求人格独立、谋求与男人一样的社会权利和发展空间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哥特式小说女主人公通常被塑造成为缺少幻想、缺少对自我体认的女性,遇到人生问题时,经常使用直觉和非理性处理问题,也经常以弱者姿态出现。而这里要论述的是马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小说创作实践中把女性刻画成为富于幻想、内心充满理性的强者,从而使她成功地颠覆并丰富了传统哥特式小说女主人公的形象,这也有助于对现代女性品质与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富有才华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才能超人。作者主要刻画了女性的考试才能、表达才能、管理才能、医疗才能、任侠才能和医疗才能等,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对于今天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它既是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它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姻缘,情节起伏曲折,故事饶有趣味,通篇充满着机智与幽默,是简·奥斯丁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虽然这两部小说风格各异,但由于他们所描写的都是婚姻爱情,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性格都十分鲜明,细腻感人,富有典型性,很有研究价值和特色,并且从两个女主人公林黛玉与伊丽莎白的形象比较研究中,可以探究出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自主·自觉·自省·自立——《诗经·卫风·氓》意蕴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卫风·氓》是久经传诵的名篇,也是所谓“弃妇诗”的代表作。透过此诗女主人公的自叙之言,对其内涵意蕴作新的探掘,揭示其不同于其他“弃妇诗”的鲜明特色,即婚恋的自主、女性的自觉、理性的自省、人格的自立。这是此诗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略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8.
论奥斯丁《爱玛》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及其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文学画廊中 ,爱玛应有其显著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爱玛形象 ,论述了简·奥斯丁是如何打破西方传统小说中正面人物完美无缺的传统 ,运用内心观察使爱玛性格中的自以为是、自相矛盾等得以展现 ,使人物性格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得以前后对照 ,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虽不完美、但惹人喜欢的女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学之初的女作家话剧创作,就内容而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生型作家的创作,以塑造女英雄为主,试图以此来回应除旧布新、弘扬自我的五四时代精神;另一类是学者型作家的创作,以家庭为核心,批判男人的守旧和顽固传统观念,本文通过对她们剧作内容的分析,结合话剧本身的特点,揭示了现代女作家的话剧创作中,从起步之初就预言了必然放弃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边城》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爱、乡邻之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心与梦的世界”,充满了“爱与美”的理想,尤其以塑造翠翠的形象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