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山水田园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发展的高峰,他的山水田园诗特别富有画意,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体现了浓郁的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  相似文献   
2.
邵瑸是清初著名的词人,他的题画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其意义重大,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通过白描的手法、选用冷色调词语营造画境等表现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渴望隐居的心境。  相似文献   
3.
关于王堆的隐逸及主要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学界众说纷纭,文章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考查,认为他的隐逸及山水田园诗的内涵是一致的,体现了诗人为官做人的人生哲理,他所形成的隐逸文化是长安文化的延伸,是盛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Researchers have begun to explore the role that faith schools play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markets but the emphasis to date has been on urban rather than rural contexts. This article approaches the issue of marketisation through a qualitative case-study comparison of two Anglican primary schools in contrasting rural localities in England and Wales. Engaging with a range of stakeholders, including parents and pupils, the article explores reasons why the schools were valued, drawing on wider constructions of childhood, religion and rurality.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schools’ popularity on factors such as traffic, parking, school ethos and local community ties are also considered.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problematise some of the prevalent assumptions about marketisation, including the role of social class and geography in these processes. As such, the article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ological literature on faith schools, rural schools and educational markets.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唐湜的十四行诗和长篇历史叙事诗的缺陷,认为唐湜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方法只有在他的南方风土故事诗中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然后指出唐湜的南方风土故事诗有着"赤子"情结、"幻美"追求和童话思维的特点,并认为唐湜的所谓"潜在写作"并不能避免受到当时主流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了一系列的意象群,其中主要有表现流水、时间、音响、光辉等色调的“清”的意象群和以广角镜型、中景型、聚焦型、点染型的方式表现青的、绿的、翠的等景物的“淡”的意象群,这些意象群在景物描写方面共同构成了他诗歌的“清淡”风格。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诗歌描摹的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山水园林、南亩躬耕、书琴吟咏、饮酒闲居等诸多田园意象似乎皆饱含着诗人生命心语的真情表白。观乎陶诗虽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儒、道、释三教哲思的文化观照且蕴藉着孔、老、佛的学说兼修的思想特质,然则实质上却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达求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生命超越、辩证扬弃、性灵升华并建构了匠心独运的人生化、艺术化、审美化、愉悦化的"南山人格"模式的审美妙境。  相似文献   
8.
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均属优美的美学范畴,以平淡、静溢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更加冷寂、静穆与安祥,有些诗透出看破红尘的淡漠,充溢着宗教神秘感,与世俗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调。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平易素朴,亲切可爱,具有平民性、世俗性、民间性,有着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对世俗生活的认同。艺术表现上,王诗更重形式美,注意炼字炼句、对仗押韵、色彩对比、画面安排等。而陶诗则浑然天成,自然流畅,不假雕饰,天然本色。  相似文献   
9.
中西田园诗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西方的田园诗有许多差异之处,在诗的内容上西方以反映牧民生活为主而中国则以农民为主,在诗的主题上西方多表现美好的爱情生活而中国则常常反映仕途失意的情绪,在宗教信仰观念上西方诗宗教气氛牧浓而中国诗参佛求仙的情愫不时流露,在人与自在的关系方面西方是积极享受自然的态度而中国则消极闭世多于主动回归,当然也不管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林大钦现存诗歌共有248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从中可窥见作者的由仕而隐的心路历程。他的田园诗,往往通过对农村景物的描写表达归隐的心情;咏怀诗表达的是仕与隐的矛盾心理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写景诗则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