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方大力传播中国文化而产生深远影响的西方女作家中,首推美国作家赛珍珠。她以安徽宿州的农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大地》,并且因为《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真实且取材丰富"和她的个人自传《我的中国世界》而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章旨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从作家的外部研究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赛珍珠所描写的中国与现实中的中国是什么关系。是真实的再现呢?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文章从形象学外部研究的角度看待赛珍珠笔下的跨文化交流,旨在深入认识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更好地引导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周柳波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6):76-80,83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意识形态和西方文化话语的产物,20世纪西方的中国想象在明暗之间摇摆。在此影响下,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香港和新加坡通过文学建构了20世纪后半叶的嬗变中国的形象:封闭愚昧、贫穷落后。前者浓墨重彩,后者温和理性,但均在意识形态化的否定中传达出强烈的亲善和认同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阈来说,香港文学和新加坡华文文学基于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建构了"温情中国"的形象,但由于注视者观看时的距离不同,造成了描述结果的差异:一个深沉忧伤,一个单纯明快。  相似文献   
4.
晚清域外游记揭示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文化时的复杂心态,以及打破封闭自足的格局,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文化史价值。学界对晚清域外游记的重视不够,现有研究仍止于个别名家名作的解读和阐释,多流于资料梳理与背景介绍,少有鞭辟入里的剖析。引入比较文学形象学、旅行理论的视角,进行跨文化研究,应是晚清域外游记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后殖民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形象学中的"异国"形象研究应该扩展为"异质文化形象"研究。后殖民主义作家所接受的文化已不单纯是母国文化,他们笔下的母国形象既不属于自塑的传统形象学,也不属于他塑的异国形象范畴,而属于异质文化形象。它的意义在于能够反映出后殖民文化的混杂性、矛盾性,是作者文化身份和文化立场的体现,是后殖民文化混杂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蝴蝶夫人》是久负盛名的意大利歌剧之一,从《菊子夫人》到《蝴蝶君》,蝴蝶夫人的故事情节经历了程式化和被消解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他者"——蝴蝶夫人形象形成和变异的过程。20世纪下半期以来,后现代主义以它消解中心、颠覆权威的哲学思辩吸引了文学批评界普遍的关注目光,也引起了文学创作价值取向的转变。试以蝴蝶夫人的故事变迁为例,浅析后现代理论对传统文本和定型的价值观念的质疑、改写和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