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045篇
科学研究   26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9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直面惨淡的人生——刘恒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恒的创作缺乏快乐,他看到的是生命的困惑,致力于探究生存之道,探索人性之谜,揭示无所不在的人生宿命。存在与消亡,实有与虚无,意义与空无,成为他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创作思想研究、艺术成就及创作心理研究、其他研究三个方面对1994-2003近十年冰心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阅读中难句翻译理解错误的分析及其与阅读理解得分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翻译错误与阅读理解高度正相关;母语参与阅读理解思维活动有利于学习者对原文的理解;在影响学习者阅读理解的各因素中,词汇影响最大;中国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对某些结构和词汇的省略并不会对阅读理解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智中  刘玲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6):79-82,97
作为一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翻译理论方面的建树之外,许渊冲先生以诗词英译而闻名遐迩、驰誉中外;同时,他的小说汉泽也颇具特色,并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本文对许氏翻译理论与小说翻译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并通过对《红与黑》法语原著、一种英泽、四种汉泽的抽样比较研究,来窥视许氏译文之个性与风格。  相似文献   
5.
论文通过分析石定1980年-1990年之间的文学创作,认为石定的小说描摹出了上世纪末黔北农村变化的历程,刻画出黔北农民心灵变迁的轨迹。石定的作品雅致纯净、天然灵动,是一幅幅打下时代印迹的水墨丹青。  相似文献   
6.
现代主义进入中国文学由中国文化的独特接受机制进行了集体无意识的改造 ,逐渐形成非主流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等特点。探究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本土化的根本原因 ,要在“五四”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大语境下 ,从社会存在、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切入。中国危急历史迫切召唤启蒙 ,而严酷现实又迫使启蒙让位于救亡 ,中国社会文化土壤“滞后”于强调个体自我表现的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超前”于深受传统制约的知识精英的文化心理。文化超前与滞后交错作用 ,发展与变异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五百年后的《水浒传》"。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些优良传统主要体现为仁者的胸次、义者的肝胆,智者的情趣和勇者的气魄。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方面注重传统文化的吸收,一方面把现代普世的价值观引入到古代的题材中。金庸的作品还善于将古典与现代手法融于一炉。金庸作品的成功还得益于其与传媒"四轮驱动"式的成功互动。  相似文献   
8.
论文通过对“荷花淀派”的孙犁和此流派其他作家的小说作品进行二元对位的分析与比较,从而辨析“荷花淀派”与浪漫主义文学要义的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9.
二战期间,德奥制定的排犹政策迫使大批犹太人再次开始了大规模的逃亡生活,而中国大陆由于远离欧洲战火,自然成了当时犹太人逃避灾难的最佳地方,因此大批的犹太人或自发或有组织地来到中国避难。犹太人在华期间,中外各界人士对其进行了大量援助,使犹太人最终回到了他们的祖国———以色列。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小说课程的教学中开展研究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能够会学,善于质疑、善于创造。所以,本文提倡把学习研究方法作为学习中国古代小说课程的重要目标,要把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方法的传授和培养贯穿到教材选择(或编写)、问题设计、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作业训练、研究型课题训练和教学评价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